中西文化关系相关课程在清华大学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蒋廷黻以及西南联大文学院代院长、历史系教授雷海宗都曾经开设《中国外交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之类的相关课程。五十年代之后,该课程暂行停止。上世纪90年代后,何兆武教授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并开设《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课程,出版了《中西文化交流史》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西文化关系史
国家级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从历史的纵深层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与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中西文化关系相关课程在清华大学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蒋廷黻以及西南联大文学院代院长、历史系教授雷海宗都曾经开设《中国外交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之类的相关课程。五十年代之后,该课程暂行停止。上世纪90年代后,何兆武教授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并开设《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课程,出版了《中西文化交流史》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
解题:中国与西方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西方世界
关于中西文化关系史课程安排
古代西方对远东地区的认识
人类文明自古至今的融合性
中西文化关系史分期
汉代东西交往背景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大宛:汉代的西域知识
西汉经略西域
东汉班超经略西域
甘英西使大秦
汉唐间国际关系的演变
汉唐间西域关系的维护:新疆、粟特
唐朝对于西域的经营
从虞弘到安禄山:粟特人在中国
唐朝的长安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佛教的入华传播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艺术及其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
祆教
景教
摩尼教的命运
航海条件的逐渐发展
海上交通的形成与发展
东西方航海旅行记录
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交通的逆转
欧洲开辟新世界的动力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帝国
其他欧洲国家的远东角逐
耶稣会在东亚的传教策略
利玛窦适应政策的形成
中国传教区:权利之争
对外交涉与使节问题
各国对华商贸关系
礼仪之争的议题
礼仪之争始末
礼仪之争对耶稣会士中国报告的影响
欧洲人关注中国文化悠久性
中国史与圣经编年史之争
中国文字观念的变迁
中国在哪里:“契丹”与“中国”
中国趣味的产生
从巴洛克到罗可可
罗可可式中国趣味
中国趣味的沉寂
耶稣会士对中国政治的理想化描述
中国知识与英国的党派斗争
中国政治原则与法国的社会改革者
中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意义
中国旧制度与欧洲新理想的反差
中国人了解的欧洲
欧洲艺术东传
欧洲科技 (上)——天文历法
欧洲科技(下)——实用技术及其他
7-04-019967-X
张国刚
7-218-02161-1
张国刚著
理论课
文化素质课
32.0
清华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类
历史学
历史学、文科、理工、工科
1694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