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导)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师简介

刘朝晖,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0年6月长沙交通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专业技术职称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5年9月晋升教授。2007年12月长沙理工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行政职务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系副主任、副院长、副处长,2008年4月任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湖南省公路学会理事,湖南省公路学会质量监督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第四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评为交通运输部“十一五”优秀科技人员。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1年),“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特殊环境道路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耐久性道路工程新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0年)。
   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耐久性理论与设计方法、道路新材料与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4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技术”课题“南方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2012AA112504)、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4项、省部级纵向项目20余项;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计划项目“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子”(2009BAG13A02)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51038002)”(排名第3)、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南方温热地区耐久性路基湿度平衡理论研究(2011CB411910)”(排名第3)。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专利10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4部;其中主持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
   先后参与了国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为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被评为交通运输部“十一五”优秀科技人员,入选中国公路学会第四届青年专家委员会。
   多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自主研发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成套技术,2012年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湖南新建高速公路和旧水泥路面改建高速公路中成功应用300多公里,并出版了专著《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指导了河北张石高速公路等复合式路面的建设,满足了重载交通路面耐久性的要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路面设计理论的发展和交通领域的科技进步。
   研发的“城市主干线道路沥青路面结构、材料与施工动态控制技术”,2009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解决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问题,指导了城市主干道沥青路面建设。作为第2完成人研发的“重载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沙庆林院士牵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提出了重载交通长寿命半刚性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已推广应用于全国重载交通高速公路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