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教师简介

       刘学兰,女,心理学博士,1970年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文化心理、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已出版《中小学生学习辅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心理咨询》等10部著作,参编教材和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

 

发表论文:
1. 刘学兰,李丽珍,黄雪梅(2011).家庭治疗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71-76.
2. 陈金环,刘学兰(2010).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18(11):1707-171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3. 刘学兰,刘鸣(2009).加拿大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8(6):126-129.
4. 刘学兰,刘鸣(2004).网络学习与人的主体性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128-134.
5. 刘学兰(2003).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问题、构成及培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研究专辑),(10):58-63.
6. 刘学兰,吴发科(2003).心理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心理学探新,23(3):44-47.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7. 刘学兰(2002).大众文化与现代人格的建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6):37-3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8. 刘学兰(2001).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调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116-12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9. 卢秀安,刘学兰,宇斌,余红,曹梅静(1999).公共课心理学课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心理科学,(5):473-474.
10. 刘学兰(1998). 美育的心理学价值.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70-74.
11. 刘学兰(1997).文化转型期的审美社会心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57-58.《新华文摘》1997年8月全文转载。
12. 刘学兰(1996).论大众审美文化的消费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6):81-86.
13. 刘学兰(1996).中学生技术创造力发展特点的测验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4):58-65.
14. 刘学兰(1996).儿童创造力教育的体系构建.教育导刊,(10):7-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 刘学兰(1995).论创造力测验的分化与综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25-2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8期全文转载。

 

出版著作:
1.  刘学兰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学兰主编.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何先友主编,刘学兰、葛明贵副主编.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郑雪、刘学兰、王玲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玲、刘学兰著.心理咨询(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6.  刘学兰,何先友编著.中小学生学习辅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王玲、刘学兰著.心理咨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8.  唐红波、陈俊、刘学兰编著.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9.  刘仁荣、刘学兰著.美学原理纲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科研项目:
1.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 “家庭结构与家庭养育方式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2010-2012)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2011-2013)
3. 2013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社区文化认同与主观幸福感:基于广州两个社区的实证研究”(2013—2014)

获奖经历:
1. 2009  “心理学专业‘创新+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排名第三)荣获广
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2005   心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排名第四)荣获广东省第五届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0   荣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