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教师简介

詹家绥, 1963年生,祖籍福建福鼎,“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Open Ecology》编委,先后在菲律宾、美国、瑞士和英国学习工作20年。1984-1994年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主持和参与马铃薯品种中薯一号和中薯二号的选育。1994年始,主要从事植物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20余篇SCI文章,并多次受邀到美国、英国、瑞典、丹麦、瑞士、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大学、科研机构或国际会议讲学、做专题报告。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杰出成就和贡献奖一项。

项目简介

[研究方向] 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植病流行学、生态农业

[背景] 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植物病害不但降低作物产量,而且还通过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在人类文明史上,植物病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粮食供应、身心健康、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仅管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科技文明也达到空前的地步,但植物病害的危害依然存在。

品种单一化、生产密集型和一年多茬是现代农业的特点,受这种生产体制的影响,病原菌呈现出进化速度加快、致病力增强及流行风险增大三大特征:1)适应度代价理论阐明,在寄主不存在或寄主存在但没有携带抗病基因的情况下,带有致病性基因的病原菌比不带有致病基因的病原菌竞争性低。季节交替引起的寄主群体的消长,缓冲了病原菌的进化速度,那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菌株,因竞争优势在寄主生育期频率增高,但在寄主缺位的腐生期,由于竞争弱势而在群体中所占的频率下降。现代农业中一年多茬破坏了这种平衡力,加大病原菌的进化速度。2)红桃皇后学说认为,在长期的自然军备竞赛中,寄主(植物)和病原菌存在着步步适应的共进化状态,自然选择不利于超高致病力病原菌的生存与繁衍,这主要表现在病原菌的生殖力和它传承能力成逆向相关。高致病力的病原菌仅管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但也由于它摧毁了大部分寄主而减少了种群生存的空间,所以自然选择有利于温和型病原菌的生存与繁殖。在现代农业体系里,生存空间已不再是病原菌上下代传承的制约因素,致病力强的病原菌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导致病原菌向高致病力发展。3)在现代农业中,同一作物往往种植成片,面积达成千上万亩。 由于品种单一,所有的植株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只要其中的一株感病,其它所有植株都有发病可能,加上世界贸易加快高致病力病原菌全球传播,所以病害大面积甚至全球性流行的风险加大。

传统植物病理学侧重于从个体上研究病害发生的机理及控制方法,它往往把病害发生的相关因素如病原菌的致病性或寄主的抗病性当成是孤立的、静止的事件来处理。事实上,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寄主、病原菌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作产物,而寄主尤其是病原菌本身又是由复杂的、动态结构的个体组成的,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病原菌致病性或寄主的抗病性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理条件下某一特定的病原菌群体同某一特定的寄主之间的关系。 随着病原菌群体结构的时空变化,这种特定的寄主-病原菌关系也必将随之变化。当某一特定的植病控制方法如新的抗病品种或药剂引入生产中时,病原菌群体发生变化,其中的某一个甚至多个个体从无毒菌株突变成为有毒菌株,或从药物敏感菌株突变成为抗药菌株,有毒菌株或抗药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因自然选择而逐步提高,并通过遗传迁移从一个地区扩散到另一个地区,从而导致原有抗性品种或杀菌剂的失效。

[方法和目标] 我们的研究是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植病流行学为手段,结合田间试验、实验室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途径,分析主要作物病原菌如马铃薯疫霉菌的群体结构、进化动态、演变机制及环境、寄主抗性等对病原菌进化的影响,预测病原菌的演化潜力、入侵几率及抗病品种等防治方法的使用风险,评估病原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实现延长抗性品种使用寿命、减少化学农药投入、降低植病防治的环境和生态成本及可持续性植病防治的目的。

国内外合作

瑞士联邦高工(ETH Zurich

英国洛桑研究中心(Rothamsted  Research

福建农科院植保所

云南农科院经作所

学历

1980-1984年,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主修)和农学(副修),获学士学位

1990-1993年,菲律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 at Los Banõs)园艺系攻读作物育种学(主修)和植物生理学(副修),获硕士学位

1994-1998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植物病理和微生物系攻读遗传学(主修)和植物病理学(副修),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1989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实习研究员,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协调科学家

1989-1993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助理研究员,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协调科学家

19941-19945月,美国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园艺系(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研究助理

1994-1996年,美国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植物病理和微生物系(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 Microbiology,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研究助理

1996-1997年,美国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系(Department of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教学助理

1997-1998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植物病理和微生物系(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 Microbiology,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研究助理

1998-2005年,苏黎世瑞士联邦高工(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助理教授

2005-2009年,英国苏格兰作物所(Scottish Crop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员

20101月迄今,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