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银,男,1965年5月出生于四川遂宁,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名师提名奖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现在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工作。
1987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先后在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系(现土木学院)和水港系(现河海学院)工作,历任港口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水港系副主任、河海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等职务;兼任中国水利教育学会高教分会理事、中国水运建设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运工程 》常务理事、《海洋工程》理事,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以及重庆市科技评审专家、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云南省交通厅科技咨询专家等职务。
长期从事港航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教学、科研和设计及管理等工作,培养研究生近40名,发表7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及科技进步奖9项。在教育教学方面,负责建设的《港口水工建筑物》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重庆交通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负责的“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教学团队”06年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09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试验区”09年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第二负责人),主研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09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主持、主研完成了交通部、重庆市等15项省部级课题和 20 余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累计千万余元。主持的交通部科技项目“内河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创造性提出了内河大水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