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教师简介

杨孝宽,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 所长

 

男,1957年8月,博士研究生,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交通仿真,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交通

组织与管理

电子邮箱:xiaokuan@bjut.edu.cn

电话:010-67391678

传真:010-67391509

   通信地址(邮编):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

学建筑工程学院(100124)

  


男,毕业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业大学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有:交通仿真,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赴美留学期间曾在堪萨斯大学和南佛罗里达大学担任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交通与计算机等课程,积累了丰富的国外授课经验。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项目近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EI检索30余篇。出版译著2本,论著1本。2008年《交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荣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北京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带领团队获2008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个人简历


    2009年3月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任/教授
    2001年9月–2003年5月,美国,URS工程咨询公司,项目工程师
    1999年-2001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
    1997年3–1998年1月,美国,德克萨斯州ATCOG;交通规划师
    1994年-1996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硕士
    1988年3月–1994年8月,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1985年-1988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

    1982年2月–1985年8月,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78年9月-1982年7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士

教育教学


(一)课程

 

    1、主讲课程
    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规划原理、城市道路设计、交通流检测与规划实验、交通系统仿真、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

    2、实践教学
    交通流检测与规划实验、本科生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毕业论文,共指导学生37人 ;指导学生创新实践,4人/年。

 

(二)项目

 

1、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建设”,2003年,第一负责人

2、教育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008年,第一负责人

3、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B-Learning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第一负责人

4、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交通工程导论》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第一负责人

(三)成果

 1、教材
  (1)杨孝宽、贺玉龙,《Introduction to Traffic Engineering》,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交通工程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与第五、六章的编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论文
  (1)杨孝宽,曹静,赵晓华.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182-185

(2)贺玉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209-212

(3)曹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校外教育,2009.83:582-584

(4)赵晓华,杨孝宽,贺玉龙,曹静. 浅谈上好每一堂课.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579-581

(5)赵晓华,杨孝宽,翁建成. 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电力教育. 2009.8:45-46

 

 

(四)奖励

 

1、2008学年,带领团队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5-2006学年,获本科生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学术研究


(一)项目(近5年)

    

1、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项目:“城市交通应急仿真系统”,2008.12-2009.12,项目负责人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2008.1-2009.12,项目负责人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地震应急疏散通道规划研究”, 2008.10-2008.12,项目负责人

4、国防科工委北京市(奥运)交通与导航定位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奥运应急交通预案及其可行性评价研究”, 2007.4-2007.5,项目负责人

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路网通行能力及其规划参数标定研究”, 2006.2-2007.8,项目负责人

6、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2005.7-2007.10,项目负责人

7、国家教委项目:“奥林匹克村周边道路交通仿真”, 2005.1-2006.6,项目负责人

8、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项目:“望京地区等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研究”, 2004.12-2005.9,项目负责人

 

 

(二)软件著作权/专利

  杨孝宽,赵晓华,城市应急仿真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09.

( 三)专著

 

  1、杨孝宽. 出入口管理(译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杨孝宽. 城市交通规划(译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 四)论文

 

1、“Comparison Among Computer Packages in Providing Timing Plans for Iowa Arterial in Lawrence, Kansa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SCE, 2001,Vol. 127, No. 4,

2、“The Gap Acceptance Study of U-turn at Median Opening.” ITE 2001 Annual Meeting

3、“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ight Turn Plus U-turn Versus Direct Left Turn.” TRB 2001 Annual Meeting, TRR 2002

4、 “Operational Effects of U-Turn as Alternatives to Direct Left Turns from Driveway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96, pp 72—79, 2002

5、“Capacity Estimation of U-turn Movement at Median Openings Using Simulation.” ITE 2002 Annual Meeting

6、许焱,荣建,刘小明,杨孝宽. 奥运交通特点及对策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4:288-292

7、孙国萍、许焱、刘小明、杨孝宽,Turbo Architecture软件及其在奥运ITS规划中的应用,交通与计算机,2004.3  24-27,2004.6

8、许焱,刘小明,杨孝宽,孙国萍.  ITS在奥运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4.2(2):59-65

9、许焱,刘小明,杨孝宽,孙国萍. 北京奥运ITS发展基础研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3,29-32

10、史玉娟,贺瑞华,杨孝宽. CORSIM模型在北京信号交叉口的适用性研究.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4.2(4):71-76

11、Yang Xiao Kuan and Zhou HuaGuo, “CORSIM 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Direct Left Turn vs. Right Turn Plus U-Turn From Driveway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SCE Jan. 2004-11-24

12、陈艳艳,杨孝宽,荣建,刘小明. 既要功能也要公平——北京2008年奥运交通规划. 北京规划建设. 2004.3:119-121

13、Yang Xiao Kuan , RongJian , Liu Xiao-Ming,“Int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2008 Summer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83rd TRB Annual Meeting of 2004,CD-ROM

14、Yang Xiao Kuan , He RuiHua , “An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RSIM in Simulating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of Beijing, China” 83rd TRB Annual Meeting of 2004,CD-ROM

15、许焱,杨孝宽,荣建,刘小明. 奥运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开发方法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05.22(6):139-142

16、许焱,杨孝宽,刘小明,荣建. 2008年奥运会交通紧急事件管理系统(EMS)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31(5):481-485

17、许焱,杨孝宽,刘小明,杜晓晖. ITS需求的模糊聚类分析及VBA语言实现. 计算机工程. 2006.32(7):275-277

18、王涛,杨孝宽,刘小明. 出行时间成本的测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 2006.6(4):19-22

19、刘小明,荣建,陈艳艳,杨孝宽. 奥运交通规划研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6(3):7-10

20、宫建,曹静,杨孝宽. 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岛设计.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6, 6 (7):21-25

21、许焱,刘小明,杨孝宽,荣建.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ITS需求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30(5):853-855

22、Huhong, Yangxiaokuan, Weizhonghua, Daishuai.Bus Rapid Transit Planning with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Yildiz Technical University, Istanbul, Turkey .October11-13, 2006.

23、Huhong, Liuxiaoming, Yangxiaokuan.Study on Building up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China.2006国际公共管理会议(ISTP) 2006.6.17

24、胡红,杨孝宽,魏中华,戴帅.基于成本-效益优化的BRT规划方案评价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4):393-397

25、高超,蒋广胜,杨孝宽,张雪. 城市应急疏散策略.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7.7(3):

6-9.

26、史幼骢,蒋广胜,杨孝宽. 我国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问题.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7.7(3):1-5

27、胡红,刘小明,杨孝宽. 基于最小安全间距的应急交通疏散车辆跟驰模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10):1070-1074

28、胡红,蒋光胜,杨孝宽,刘小明. 基于link-node仿真的北京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11):1187-1192

29、杨孝宽,宫建,曹静. 奥运会突发事件疏散路径动态路段行程时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7):702-706

30、Yang XiaoKuan, Gong Jian, Cao Jing. Safety Investigation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at Wid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Beijing, China. TRB 86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CD-ROM). 2007 .

31、杨孝宽,曹静,宫建. 公交停靠站对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4 (3): 65-71

32、曹静,宫建,杨孝宽. 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32 (3):431-434

33、胡红,魏恒,刘小明,杨孝宽. 基于应急疏散交通特征的车辆跟驰模型.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8.24(2):216-221

34、胡红,刘小明,魏恒,杨孝宽. 奥运应急疏散路网规划系统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34(8):865-872

35、Yang Wang, Zhijie Li, Jing Cao, Xiaokuan Yang. Study on The Carrying Capability of Preplanned Regional Earthquake Evacuation Corridor Based on Macro-simulation. ICCTP 2009 (CD-ROM):390-397

36、Lei Lei, Cao Jing, Yang Xiaokuan. Analysis on Standards Used in Traffic Impact Study. ICCTP 2009 (CD-ROM):1249-1257

37、Song Fei, Yang Xiao-kuan. A Study on Driver's Dynamic Visual Characteristics. ICCTP 2009 (CD-ROM):521-527

38、Ling-jie Li, Xiao-kuan Yang, ZhiXu.A Study on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sections Based on an Ant Colony Algorithm.ICCTP 2009 (CD-ROM):2942-2950

39、XuZhi, Akpakli Vincent Kwami, Yang Xiao-kuan. A Study on the Bus Delay Model at Bus Stop. 2009 (CD-ROM):3062-3071

40、Wanchao Zhang, Xiaokuan Yang, ZhiXu. Study on the Capacity of Right- Turn Movement Under Pedestrians' Influence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CCTP 2009 (CD-ROM):2976-2982

41、Heng Wei, HarikishanPerugu, Qingyi Ai, Xiaokuan Yang. Integrated Arterial Signal and Access Control Strategy under Non-Notice Emergency Evacua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ICCTP 2009 (CD-ROM):1550-1563

42、Bing Feng Jin,Xiaokuan Yang. Application of Access Management Technique in HuaiRou Traffic Control Program. TRB 89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CD-ROM). 2009.

43、Lingjie Li, Xiaokuan Yang, Li Yin. An Exploration of Effect of Pedestrian Refuge on Safety Crossing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RB 89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CD-RO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