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师简介

余龙江,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资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生物技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发酵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和细胞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湖北教学名师,全国高校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及首届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科协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得者;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食品科学》、《食品工业》、《土壤》、《中国岩溶》等期刊编委,《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常务编委,Hans《生物过程》副主编,Plos one,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Process Biochemsitry,Plant Science,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专家。
学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联系电话:027-87792265
传       真:027-87792265
E-mail:yulongjiang@mail.hust.edu.cn
研究领域: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即通过重要生物资源的系统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其在医药食品、生物基化学品及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以生物资源为对象,面向医药食品、环境与能源领域,开展资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致力于生物资源的选育、评价、保护和科学利用方面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实现重要生物产品的低成本绿色生物制造。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成一支由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及生物化工等多学科交叉的10余名教师队伍,以及近50名包括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和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研发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基础及应用研究创新成果。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973子课题、国家“八五”及“九五”攻关、国家“十五”863和“十一五”863重点和目标导向项目及多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子项目、广东省教育部省部会商科技计划、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平台子项目,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骨干教师基金、博士点基金,以及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及重点攻关项目等。近年来,出版著作(含教材)7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先后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及工业化应用。
 
个人获奖情况:
1999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教学突出贡献奖及省政府津贴;
2000年,获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
2001年,获2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分别排名第一、第三;
2003年,获湖北省首届新世纪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
2005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6年,指导的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主编的教材《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7年评为国家精品教材;
2007年,负责建设的生物技术专业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2008年,负责并主讲的《发酵工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8年,负责建设的生物技术专业评为国家特色专业;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育人”奖,并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2009我最喜爱的导师”。
2010年,负责的生物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的《细胞生物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获华中科大“立德树人

                 奖”、“湖北教学名师”、全国高校“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011年,获湖北省科协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奖、华中科技大学“师表奖”。
2012年,主持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