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师简介

  王国祥,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3年8月生于江苏如皋。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8~1996年曾任职于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历任副室主任(主持工作)、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2年起曾兼任国家环境保护局生物监测专家组成员。1997和1999年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和英国Belfast女王大学做访问学者;近年来,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研究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兼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生生态环境工程、水生生态修复、水环境生态监测评价与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如欧盟科技部和中国国家科技部联合资助项目“中国太湖除藻与净化水质的物理生态工程”、中日港合作研究项目“旅游湖泊生态修复的物理生态工程示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浅水湖泊生物生产模型和资源利用模式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典型湖泊与海湾富营养化机理及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南京市科委项目“南京玄武湖大面积死鱼原因剖析研究”等。长期参与了物理生态工程实验实践,包括部分实验工程的建设,专项实验实施的设计、施工、采样,生物种群的引种恢复、管理、监测和室内的生物、化学分析,资料整理,数值模拟等研究全过程,在动手能力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工作中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了应用物理生态工程将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修复为健康生态系统的过程和机理,揭示了镶嵌生物群落中水生高等植物对浮游植物的遏制作用,对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对氮素循环类细菌的互利共生作用,建立了细菌作用下的氮素循环模型。探讨了物理生态工程净化水质的重要机理和不同生态类型水体水质形成机理。通过大量野外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提高水生生态系统抗环境灾变能力的技术措施及群落镶嵌生态演替等技术,为物理生态工程作出了贡献(以上引自博士论文评语)。他提出的群落镶嵌技术被国内外同行认为在湖泊水生生态恢复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该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荷兰等国的同行学者来函索要论文全文。此外,他还研究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冬季),镶嵌群落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该论文发表在《中国环境科学》,并被评为1999年年度优秀论文。2000年以来,还多次应邀到中国科学院院部、国家计委,参加国家和科学院重大项目的讨论、论证,参加讨论国家有关攻关项目的立项等。2001年,先后应邀到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做学术报告。
    先后获江苏省和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5项;获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优秀论文奖1项(1996年),《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度优秀论文奖1项。199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