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师简介

学习与研究简历
汪国平:男,1964年3月出生,湖北天门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二级教授,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光电科技系博士学位,1997年10月—1999年9月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后,2004年8月—9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10月—2005年4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5年7月—9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8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与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Electr. Lett.中文版编委。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入选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合作完成的“人工结构中的波及相关奇异性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0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指导完成的2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获得2009年和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主要研究方向
光学隐身的理论与实现、光学超分辨成像与生化传感、光学超常材料(metamaterials)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光子晶体与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光子器件

主要研究业绩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包括Phys. Rev. Lett.、Appl. Phys. Lett. 、Opt. Lett.等在内的SCI论文60余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国际相关学科领域的Top 10,1篇论文被国际著名专业学术期刊Appl.Phys. Lett.选为封面论文,成为当月下载最多的20篇论文之一,并被德国国家最高科学奖Leibniz奖获得者、Leopoldina科学院院士评价为“开创了全息光刻技术制备光子准晶体的方法”,1项研究成果被Stanford大学教授在Nature Mater.的综述论文中评价“获得重大进展”,1项工作被美国材料学会作为研究新闻进行报道,并被Nature China选为研究亮点,26项成果被其它学术刊物全文转载。论文被包括金属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创始人,美国工程院院士,Prog. Mater.Science主编,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Opt. Commun. 主编,Opt.Expr.副主编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在Nature、 Rev. Mod. Phys.、Phys. Report、 Chem. Rev.、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引用500余次。

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微纳光子器件”(批准号:60925020,2010.01-2013.12)
2.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子课题(批准号:2011CB933600,2011-20115)
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纳米尺度亚光波长结构的制备、光学性质与器件研究”子课题(批准号:2007CB935304,2007.7-2011.8)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重点项目:“新型表面等子体光学金属纳米结构和器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批准号:60736041,2008.01-2011.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准周期、超晶格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子器件特性”(批准号:10774116,2008.01-2010.12)
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SPSO)的应用基础研究”子课题 (批准号:2006CB302900;2006,01—2010,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异质结构纳米光子器件的设计与性能研究”。(批准号:10574101;2006,01—2008,12)
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金属异质结构功能材料与纳米光子器件” (批准号:NCET-04-0678;2005,01—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