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
教师简介

         张福贵,男,1955年12月生。1978年3月考入延边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1月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5年3月至1986年1月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1986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由刘柏青、刘中树先生指导,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7月提前一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受学校委派,于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国际文化学部从事合作研究。1994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刘中树先生、孙中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张福贵教授1994年5月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5年任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4月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1998年9月任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2001年任合并后的文学院院长兼国际交流学院院长。2005年11月至今吉林大学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任吉林大学人文学部部长。
  张福贵教授1997年当选“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被授予“宝钢优秀教师奖”;2000年入选教育部第四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5年当选“首批吉林省高级专家”;入选首届“吉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07当选“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入选“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被教育部授予“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并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2009年被聘任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张福贵教授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60余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摘报》等转载。《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文学遗产》、《文艺争鸣》等30多家报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过评介,论著被引用200余次。有3篇论文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出版《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判》、《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等学术专著6部,译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1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丛书作者之一)、教育部普通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二次)、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长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次)。
  张福贵教授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中日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东亚汉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北京鲁迅博物馆与青岛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编委、《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编辑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