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教师简介

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男,汉族,1935年1月生。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工作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以及 <<中国病毒病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总编、名誉总编、常务编委、编委或顾问。
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专著3册,参加编写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29册,译著1册。先后获美国专利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新药证书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基础类)、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和三等奖四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2009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在教学工作方面,自2009年起,作为《医学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开展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作为主讲教师,承担8年制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8年制本科生PBL案例教学、研究生《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课程、8年制本科生创新人才项目导师等一系列教学工作。有关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获2012年医学部教育教学成果奖(排名第二),带领本教学团队2111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集体奖;指导的1名8年制本科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中获得1等奖(2008年)。2010年分别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良师益友”奖等荣誉。具体情况如下。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年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6              5              1380
《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专业基础课         4              5               120
《病毒性肝炎PBL》        专业基础课         4              1               280
2.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本科生实践及科研活动       3                 4 (8年制)
指导硕士研究生             3                 5
指导博士研究生             3                 8
指导博士后                 3                 3
3. 教学研究课题
(1) 课题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
   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
   年限与金额:2010年,10万元
   本人作用:负责人
(2) 课题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
   课题来源:北京市教委
   年限与金额:2011年,5万元
   本人作用:负责人
(3) 课题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
   课题来源:北京大学
   年限与金额:2009年,1万元
   本人作用:负责人
4. 教学文章
[1] 沈弢, 彭宜红, 曹杰, 何晓燕, 屠静, 李彤, 王玲, 鲁凤民, 庄辉. 面对特殊挑战,建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 2012,7(12)(页码待定).
[2]李彤, 庄辉, 蔡景一, 赵革新.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27(2):79-80转83.
[3]石爽, 邓娟, 庄辉, 彭宜红. 提高医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0,23(4):265转269.
[4]朱万孚, 彭宜红, 朱永红, 曹杰, 闫玲, 庄辉.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 医学教育, 2000, 6:45-47.
5. 教材编写
[1] 朱万孚, 庄辉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8.
[2] 庄辉, 斯崇文主编. 病毒性肝炎诊治新进展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 庄辉. 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刘克州,陈智主编. 人类病毒性疾病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6-144.
[4] 庄辉. 戊型病毒性肝炎. 刘克州,陈智主编. 人类病毒性疾病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40-747.
[5] 庄辉. 肝炎疫苗. 姚光弼主编. 临床肝脏病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293-297.
6. 近五年承担的研究课题
[1] “973”计划项目:“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分课题“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机制”(2005CB523104),2005-2010,分课题主持人。
[2] 国家“863”计划:戊型肝炎病毒病人畜传播因素、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研究(2006AA02Z453),2006-2008,分课题主持人。
[3] 北京市科委课题:病毒性肝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D08050700650805),2008-2009,课题主持人。
[4] “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计划病毒性肝炎重大研究专项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 (2008ZX10002-001),专项责任专家。
7. 近5年发表的研究论文
[1] Liu SL, Wang J, Yang XH, Chen J, Huang RJ, He HX, Wang CM, Zhang HM, Sun Z, Xie L, Zhuang H*.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2009 virus in pregnancy. 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 2012, doi: 10.1002/rmv.1712. [Epub ahead of print]. 通讯作者
[2] Xie Q, Chen X, Lu F*, Zhang T, Hao M, Wang Y, Zhao J, McCrae MA, Zhuang H*. Aberrant expression of miR-155 may accelerate cell proliferation by targeting SOX6 in HBV-related HCCs. Cancer. 2012,118(9):2431-42. 通讯作者
[3] Liu BM, Li T, Xu J, Li XG, Dong JP, Yan P, Yang JX, Yan L, Gao ZY, Li WP, Sun XW, Wang YH, Jiao XJ, Hou CS, Zhuang H*. Characterization of potential anti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epatitis B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sequences in treatment naïve Chinese patients. Antivir Res. 2010, 85(3):512-519. 通讯作者
[4] Tao Shen, Xiangmei Chen, Weidong Zhang, Yuanlin Xi, Guanghua Cao, Yuhong Zhi, Shuiwang Wang, Chunhui Xu, Lai Wei, Fengmin Lu, Hui Zhuang*. A Higher Correlation of HCV Core Antigen with CD4+ T Cell Counts Compared with HCV RNA in HCV/HIV-1 Coinfected Patients. PLoS ONE. 2011, 6(8):1-10. 通讯作者
[5] Gao ZY, Li, Wang J, Du JM, Li YJ, Li J, Lu FM, Zhuang H*. Mutations in preS genes of genotype C in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2007, 42(9):761-768. 通讯作者
8. 近5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2011年2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评价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 2010年1月,“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相互作用及诊断试剂的研发”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3] 2009年12月,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和免疫效果评价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4] 2008年12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5] 2008年12月,“病毒性肝炎规范化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