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教师简介

1968年5月生,男,汉族,山西省偏关县人,出生于西藏拉萨市。林学院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同年被推荐攻读本校造林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转读博士,1996年7月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在本校森林培育学科工作。
    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副主任、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副秘书长、国家森林公园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委会委员及副秘书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为《林业科学》、《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审稿人。曾任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培养处处长。
    主要在用材林和能源林培育、城市林业、树木生理生态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在速生丰产林水肥管理理论与技术、混交林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风景游憩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和林业文献计量研究等方面确立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在杨树速生丰产林滴灌水肥管理理论与技术、树种间“作用链”理论、养分互补转移及其机制、化感作用浓度效应、风景游憩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主讲本科生课程“森林培育学”,主讲研究生课程“森林培育学专题”的部分内容。主编《森林培育》、《林业基础》、《油松、侧柏人工林抚育研究》等教材和专著,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森林培育学》、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用书《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等教材和专著。指导毕业博士3名,硕士18名。目前指导硕士生12名、博士生7名。
主持完成的课题包括:国家九五攻关子课题“太行山风景游憩林培育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北方速生丰产林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与示范”;协助主持完成的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片麻岩及花岗岩山地抗旱节水造林配套技术”、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森林资源清查分析与管理技术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交林树种间根际养分转移机制”等;主持在研的项目包括: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题“香山红叶风景林营林技术研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中山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经费重大课题专题“杨树速生丰产林林地管理模式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协助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科技支撑工程”、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题“北京平原降低PM2.5浓度的景观生态林优化配置模式及造林关键技术研究”等各类项目。参加的“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濒海盐土快速高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11月,应邀在印度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杨树会”做题为“Effects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tomentosa plantation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大会主题报告。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6篇,责任作者52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2篇。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