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教师简介

    面向本科生讲授《构造地质学》,曾讲授《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大陆动力学》、《构造分析》等课程;面向研究生讲授《解析构造学》、《固体地球科学前沿》(部分),曾讲授《高级构造地质学》、《岩石圈流变学》、《大陆动力学》、《应用构造学》等。曾带过地质类周口店教学实习。每年平均指导3-4名本科生生产实习。指导博士研究生10人(在读6人),指导在职博士研究生3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6人(在读15人)。负责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构造地质学标本模型库建设”,10万元,2001-2002年。编写《构造地质学》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和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陆动力学,地球系统动力学,灾害机理与预测,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板内成矿,取热减灾减排。负责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973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调查、横向等类型的科研项目29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7篇,其他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专著3部。国内外会议论文摘要若干。电视专题片2部。近5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
    1.Li, D.W. and A. Yin, Orogen-parallel, active left-slip faults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Implications for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Himalayan Arc.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8. 274(1-2): p. 258-267.
    2.Li, D.W. and A. Yin, Reply to "A comment on "Orogen-parallel, active left-slip faults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Implications for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Himalayan Arc" by Li and Yin (Earth Planet Sci. Lett. 274 (2008) 258-267)" by Van der Woerd et al.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85(1-2): p. 223-223.
    3.Li, D.W., Temporal-Spatial Structure of Intraplate Uplif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0. 84(1): p. 105-134.
    4.李德威, 大陆板内地震的发震机理与地震预报——以汶川地震为例.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27(5): 第1-6页.
    5.李德威, 大陆下地壳流动:渠流还是层流? 地学前缘, 2008. 15(3): 第130-139页.
    6.李德威, 东昆仑、玉树、汶川地震的发生规律和形成机理:兼论大陆地震成因与预测. 地学前缘, 2010. 17(5): 第179-192页.
    7.李德威, 庄育勋, 2006.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科学问题. 地质科技情报, 25(2): 1-10,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常务编委。荣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5年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