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教师简介

      郑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分别于 1985 、 1988 和 1997 年获武汉地质学院 ( 后改中国地质大学 ) 岩石矿物学学士、硕士 和 博士学位,于 1988 年留校任教员, 1996 、 2000 和 2003 年先后被评为副教授、教授 和 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地球化学副主编,科学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科学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学前缘、岩石矿物学杂志、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和 Journal of Open Mineralogy 等刊物 编委, 澳大利亚 GEMOC 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Stanford 大学和 Michigan 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香港大学中 - 英交流学者, IUGG 中国委员会 IAVCEI 分委会成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地球内部化学与火山作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大陆地壳 - 地幔研究分会委员, 中国灾害防御学会第五届火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矿床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围绕壳 - 幔系统岩石学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总方向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973 项目课题等支持下,紧密结合火山岩深钻技术和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取样,进行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组成、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和成矿背景的研究。突出贡献包括 : 1 )在华北南缘发现了目前所知世上最古老( ≥36 亿年)的大陆下地壳麻粒岩包体; 2 )论证了扬子大陆元古代地质体下广泛受改造的太古代基底存在事实; 3 )提供了扬子深俯冲地壳物质对华北岩石圈地幔强烈相互作用的实证; 4 )提出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蘑菇云状不均匀地幔置换作用模型; 5 )开展了西秦岭、西天和准噶尔盆地深部岩石圈工作 。成果对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和大陆生长演化机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上交流并发表包括 Geology 等在内论文 130 余篇, SCI 论文 70 余篇 , SCI 论文引用 1000 多次 , 出版专著 5 部 ( 主编 1 部 )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和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黄汲清青年科学技术奖、银锤奖,并入选教育部级优秀人才计划和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