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教师简介

   朱志强,男,1960年12月5日生,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哈尔滨体育学院院长。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获得者。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际大体联冰球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滑雪协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冰球科研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头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主任。
   朱志强教授从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三十余年,我国第一位冬季奥林匹克方向博士。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国际论文20余篇,国家一级刊物发表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几年来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
   朱志强同志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30项,获国家专利3项。2008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建设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2009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我国冬奥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冬季奥运项目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及有效性的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同时受兄弟院校委托,承担科技部支撑项目两项子课题《女子冰球监控体系研究》、《冰壶运动员规律特点的研究》的研究工作。2009年,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冬奥会攻关课题《我国女子冰球队防守体系的研究》工作。2001年,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型体育场馆早期规划与后期经济效益的研究》一项;1999年主要参加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走向的研究》一项;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鉴定项目《短跑道速度滑冰模拟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一项,该课题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完成国家冬季奥运会攻关课题2项,亚运会攻关课题2项,奥运会攻关课题1项。1991年获“中国轮滑运动贡献奖”。承担的省科委攻关课题《中国II型磨滑雪板机的研制》1996年获“亚冬会特殊贡献奖”,《短跑道速度滑冰模拟力量训练器的研制》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发明磨滑雪板机、冰刀应急打刃器、便携式滑雪板打蜡机、塑料坡齿滑道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第十九届冬奥会攻关课题《中国女子冰球队“多打少”和“少防多”战术的研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第十九届冬奥会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奖,获“全国十冬会先进个人”荣誉。2010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第21届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一等奖1项。承担完成的《创立和完善滑雪新学科教学、训练学科体系入《冰陆双周期教学训练模式》、《中国冬季项目高级教练员训练模式的研究》等课题均填补国内空白。2006年,承担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攻关课题《中国女子冰球、规律、特点的研究》及《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雪上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主持编写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教材《冰雪运动》;主编《冰球》、《滑雪》、《轮滑球》、《曲棍球》、《冰壶》、《高级教练员训练精要》、《高山滑雪初级教程》、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冰球》等专业教材,填补多项国内冰雪运动科研工作的空白。2002年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冰雪)部分的编写工作。主编《中国滑雪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两本冬季运动史书,其中《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达100万字,是目前世界上有关冬奥会最全面和最权威的专著,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为该书出版发来贺词,并由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于再清为本书写序。朱志强同志承担完成的科研课题《创立和完善滑雪新学科教学、训练学科体系》、《冰陆双周期教学训练模式》、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中国冰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大纲、教材(初、中、高级篇)》、1996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冬季项目高级教练员培训理论的研究》、《中国冬季项目高级教练员训练模式的研究》等均填补国内空白。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际论文金奖一项;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奖两项、教材奖两项、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四项;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两项、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佳作奖各1项。
    朱志强博士在冬季奥林匹克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30余年冬季运动实践,结合项群理论、博弈论、系统论观点,吸收、借鉴夏季运动教学训练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在冬季奥林匹克项目的论述中厘清了冬季运动项目演进的历史脉络、发展进程,结合冬季奥林匹克发展现状,首次提出完整的冬季运动项群体系,从系统互动视角出发,建立、完善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持续发展的理论平台,为我国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与进一步发展作深入探索与研究。在学科建设中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注重国内外学术实践前沿动态发展情况的掌握,引进国际冬季运动发展最新成果,不断丰富研究的体系与架构,使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科内容向纵深发展。密切关注冬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审视冬季运动教育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探索冬季奥林匹克产业发展路径,强调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性,对我国冬季运动发展实践具有启发、引导意义。
  朱志强同志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积累的教学经验、学术成果及科研成就,对于建设冰雪特色学科体系,完善体育学科理论构成具有重要价值。该同志对有着巨大的教学工作热忱,对学生教育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其丰厚、坚实的学术基础与实践能力,为完成冬季项目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引导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对进一步加强冬季运动学科建设、促进体育科学学术交流,培养特色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