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级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师简介

现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四川教育年鉴》编辑部主任。

新一轮课改之初,负责制订《四川省省初中(7-9年级)语文课程改革方案》,撰写人教版等多个版本《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比较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主持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和“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等课题研究,“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获得第三届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

近年,参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西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子课题“四川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的研究工作,为结题报告主要撰稿人之一;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育厅合作项目——“‘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及其子课题“教育重建中的制度建设”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所著《教育重建中的制度建设》获四川省第十五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主要作者的专著《民族地区校本研修与基地校建设研究》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担任《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此间的2011年8月,《教育科学论坛》杂志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评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担任《四川教育年鉴》编辑部主任的工作,主持编纂的《四川教育年鉴》(2010卷)和《四川教育系统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分别被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地方志学会评为四川省第十五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云南玉溪师范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等省内外机构和高校“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多次到广东、福建、云南、重庆等省市和省内各市(州)、县(市、区)及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指导的青年教师许多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四川省名师”,30余人次在全国语文课堂大赛等研讨交流活动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编、著有《新课程实践探究丛书·语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1+1大参考教学互动设计丛书·新课程教案·学案(初中语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创新作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新课程初中毕业复习指导丛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同步解析与测评·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教育重建中的制度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等。

主要著作有:

l 《新课程实践探究丛书·语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

l 《1+1大参考教学互动设计丛书·新课程教案·学案(初中语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l 《创新作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l 《新课程初中毕业复习指导丛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l 《同步解析与测评·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l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l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l 《教育重建中的制度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

l 《民族地区校本研修与基地校建设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

重要论文有:

l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语文世界》2001年第1期)

l 《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原则》(2002年)

l 《我爱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

l 《我与语文的故事》(《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

l 《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6第4期)

l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马的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述评》(《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

l 《对新课程语文中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l 《教育:诗意·理性》(《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第3期)

l 《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新课程实验误区的反正》(《语文建设》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l 《沿用与重构:教材内容教学化过程中的二难选择——兼评师延峰老师<那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7期) 

l 《开启文本解读多元新视界,创生文学作品教学新内涵——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几篇课文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13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l 《曲径通幽处,玩味见深情》(《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期)

       《因文才能悟道,循理方可究情》(《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