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简介 一、 基本情况 无机化学是中南大学一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化工、材料、医药等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乎涵盖了理、工、医、药类专业,授课面广,在我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1952年国家对大学院系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地矿、冶金类专业组建了中南矿冶学院,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陈新民院士担任院...
无机化学
国家级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而无机化学又是化学的先导和基础。本课程面向化工、制药、材料和资源等专业本科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主讲。教学内容既强调基础,又突出中南大学材料和资源等学科特色,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启发性”讲授风格,有益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简介 一、 基本情况 无机化学是中南大学一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化工、材料、医药等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乎涵盖了理、工、医、药类专业,授课面广,在我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1952年国家对大学院系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地矿、冶金类专业组建了中南矿冶学院,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陈新民院士担任院...
化学的定义和主要分支,化学的发展简史,化学的中心性、实验性和创造性
创造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化学,揭示生命奥妙,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发展阶段和趋势,课程教学内容
物质的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要点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范德华方程
化学热力学简介,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
热和功,体积功,最大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与焓变
热容,等压反应热与等容反应热的关系,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与热力学标准态,赫斯定律
由生成热计算反应热,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热,键焓与反应热,自发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
自发反应的推动力,熵与熵变计算,熵的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熵,由标准熵计算反应熵变,熵增加原理
吉布斯自由能与判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与标准自由能变计算,由标准生成自由能计算标准自由能变
化学动力学简介与基本术语,反应速率的表示,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复杂反应简单级数的确定
常见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征,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
范特霍夫规则,阿伦尼乌斯公式与活化能,催化及其特征,催化机理,均相催化,多相催化,酶催化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
判断反应程度,预测反应方向,计算平衡组成
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沙特列原理
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的电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
酸碱指示剂,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解离平衡,多元弱酸溶液的解离平衡
多元弱碱溶液的解离平衡,两性物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离子的活度与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及缓冲原理,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亨德森公式
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配制,血液中的缓冲系
沉淀与溶解平衡,溶解度,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
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溶解
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与符号
电极类型,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测定
标准电极电势表,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原电池的最大电功和吉布斯自由能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能斯特方程的推导,离子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溶液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水的E-pH图,沉淀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相关常数的计算,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氧化还原平衡常数计算式,原电池电动势计算,判断氧化还原方向,电解,法拉第定律,金属腐蚀与防护
原子组成微粒及其相互关系,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玻尔理论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主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图形
概率分布的表示法-径向分布函数图,波函数ψ的空间分布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鲍林近似能级图,斜线规则,科顿能级图,徐光宪近似能级公式,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半径、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与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
路易斯理论,H2分子与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的类型,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要点,原子轨道的杂化
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确定,分子稳定结构的确定
价层电子对排列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分子轨道理论应用,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
同核双原子分子,异核双原子分子,离域π键
晶体结构特征,晶系与空间点阵型式,金属能带理论,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晶格能,离子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电负性
离子极化力和其变形性的影响因素,半径比规则,离子晶体结构型式,分子的偶极矩,分子的变形性与极化率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混合型晶体
配合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中心离子本性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配体及其与中心离子的关系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配合物价键理论,配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配合物磁性
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影响分裂能的因素,d电子的分布,晶体场稳定化能定义
晶体场稳定化能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应用,配离子的电子吸收光谱
晶体场理论的缺陷与发展,配位平衡的表示方法,配合物平衡浓度的计算,配位平衡的移动
氢的发现与分布,氢的物理性质,氢原子的成键特征和化学性质,离子型氢化物
金属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氢能源,稀有气体的发现,稀有气体化合物,稀有气体的结构与用途,阅读材料
s区元素概述,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s区元素的存在和单质制备
s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的盐类及其性质,大环配合物,锂和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p区元素性质及变化规律,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及其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一)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二),卤素的氢化物,卤化物(一)
卤化物(二),多卤化物,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氧族元素概述,氧、臭氧、过氧化氢
单质硫,硫化氢和硫化物,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三氧化硫、硫酸及其盐
硫的其它含氧酸及其盐
氮族元素概述,单质氮,氮的氢化物,氮的氧化物,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磷的卤化物,砷、锑、铋及其氢化物和卤化物,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砷、锑、铋的硫化物和硫代酸盐
碳族元素概述,碳的同素异形体,硅和锗,锡和铅,碳酸及其盐,碳化物,二氧化硅,硅酸及其盐,硅的卤化物
锡、铅氧化物的酸碱性,锡、铅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锡、铅的盐,锡、铅的硫化物
硼族元素概述,硼族元素的单质,硼的氢化物、含氧化合物和卤化物,氮化硼,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铝的卤化物
铝的含氧酸盐,p区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过渡元素概述,钛副族元素的通性,钛的化合物,钒的单质和化合物,
铬的化合物,水溶液中铬的离子及其反应,钼、钨的化合物
多酸型配合物,同多酸和杂多酸及盐,锰的单质,锰的化合物,水溶液中的锰离子及其反应
铁系元素通性,铁系元素单质,铁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系元素的盐,铁系元素配合物(一)
铁系元素配合物(二),铁系元素离子的鉴定,铂系元素通性,铂系金属的化合物,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及其他配合物
铜副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和配合物,Cu (Ⅰ)和Cu (Ⅱ)的相互转化,水溶液中铜副族元素的离子及反应(一)
锌副族元素的单质及其性质和化合物,水溶液中锌副族元素的离子及反应,Hg(Ⅱ)和Hg(Ⅰ)的相互转化
实验一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及知识
实验二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三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四 水的净化
实验五 醋酸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测定
实验六 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七 硫酸铝的制备
实验八 Ⅷ元素—铁、钴、镍
实验九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实验十 ⅠB、ⅡB元素—铜、银、锌、镉、汞
实验十一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十二 无机化合物性质
实验十三 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四 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
实验十五 电解法制备过二硫酸钾
实验十六 化学基本操作及技术知识考核
978-7-03-019153-3
黄可龙
978-7-03-025579-2
王一凡、古映莹
978-7-03-038399-0
刘又年
978-7-03-038692-2
王一凡、古映莹
理论课
公共基础课
136.0
中南大学
理学
化学类
化学
化工与制药类
55453
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