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宗教学理论的合理成果,对中国宗教史和世界宗教史的基本事实进行剖析和综合的比较,以“四要素”为主要内容,在“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的理论框架内,对宗教学的学科体系进行梳理;综合历史上的宗教学研究成果对宗教现象做结构的分析、对宗教演化的历史做客观分析;以有别于西方语境下的宗教学叙事方式,加入中国的特色和本专业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调查...
宗教学导论
国家级本课程是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理论基础课,以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宗教观为指向,以探讨分析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历史演变、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形式的关系等点线面结合为叙述线索。既有宗教理论之探究,又有宗教现象之演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课程目标: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宗教学理论的合理成果,对中国宗教史和世界宗教史的基本事实进行剖析和综合的比较,以“四要素”为主要内容,在“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的理论框架内,对宗教学的学科体系进行梳理;综合历史上的宗教学研究成果对宗教现象做结构的分析、对宗教演化的历史做客观分析;以有别于西方语境下的宗教学叙事方式,加入中国的特色和本专业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调查...
初识宗教学
比较的宗教研究
学习宗教学的态度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对宗教的多种定义
宗教的基本要素与本质分析
灵魂观念
神灵观念
神性观念
宗教经验的含义及表现
宗教经验的表现
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宗教经验的实质
巫 术
宗教禁忌
献祭与祈祷
宗教体制概述
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
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
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宗教是氏族制的伴生物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及其演变
宗教国家化的一般历程
国家—民族宗教的典型形态
创生性宗教的产生与表现形态
对宗教产生原因的思考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宗教如何发挥社会文化作用
民族的涵义
宗教与民族的基本关系
中国的宗教与民族
宗教与政治关系溯源
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政教关系的基本类型
宗教与科学的传统建构
宗教与科学对立关系的调和问题
对道德的理解
宗教与道德的基本关系
宗教道德的性质与意义
宗教与艺术在历史上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异同
宗教中的艺术
艺术中的宗教
7-04-013116-1
吕大吉
9787500423430
吕大吉 著
理论课
专业课
72.0
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
哲学类
宗教学
宗教学 哲学 民族学
1035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