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讲述从 1917年文学革命至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 ① 在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语境和文艺生态环境中,认识把握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建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史识; ②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及思潮、社团、流派等文学现象作多维度诠释,总结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国家级从鲁迅、老舍到莫言、贾平凹,从《阿Q 正传》、《骆驼祥子》到《红高粱》、《秦腔》,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不仅叙说着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众多作家的追求,更折射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审美的变迁。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学团队主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带您重拾文学记忆,感悟经典作品魅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讲述从 1917年文学革命至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 ① 在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语境和文艺生态环境中,认识把握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建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史识; ②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及思潮、社团、流派等文学现象作多维度诠释,总结当代文学...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新文学初期的发展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思想发展
《呐喊》与《彷徨》
说不尽的“阿Q”
《野草》与《朝花夕拾》
鲁迅经典小说文本片段的再解读—以<阿Q正传>为例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1)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2)
“自叙传”抒情小说(1)
“自叙传”抒情小说(2)
现代通俗小说的概念及鸳鸯蝴蝶派小说创作
开一代诗风的《女神》
郭沫若诗风的转变及其历史剧创作
新诗的诞生及早期白话诗创作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
早期象征诗派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五四”时期散文发展的概况及“随感录”作家群、“言志派”散文等
“言志派”、“语丝派”、文学研究会等散文创作
“五四”前后的话剧发展及田汉等代表剧作家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2)
茅盾创作(1)
茅盾创作(2)
茅盾创作(3)
老舍(1)
老舍(2)
老舍(3)
巴金(1)
巴金(2)
巴金(3)
沈从文(1)
沈从文(2)
沈从文(3)
小说(二)(1)
小说(二)(2)
小说(二)(3)
小说(二)(4)
小说(二)(5)
小说(二)(6)
通俗小说(二)(1)
通俗小说(二)(2)
新诗(二)(1)
新诗(二)(2)
鲁迅杂文(1)
鲁迅杂文(2)
林语堂的幽默闲适小品与其他作家的散文创作
曹禺(1)
曹禺(2)
曹禺(3)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及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1)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2)
赵树理(1)
赵树理(2)
暴露与讽喻(1)
暴露与讽喻(2)
暴露与讽喻(3)
体验与追忆(1)
体验与追忆(2)
通俗与先锋(1)
通俗与先锋(2)
现实与民间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大后方、上海孤岛及沦陷区的戏剧创作
艾青生平创作简介及其诗歌的中心意象
艾青诗歌的独特艺术性
七月诗派
冯至与《十四行集》
中国新诗派
穆旦诗歌创作
穆旦及九叶派其他诗人
敌后根据地诗歌创作
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分期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4)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关于《红楼梦》研究、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十七年小说概述
赵树理小说与“山药蛋派”创作
孙犁小说与“荷花淀派”创作
茹志鹃小说与风格多样化追求
杨沫及其《青春之歌》
梁斌及其《红旗谱》
柳青及其《创业史》
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伤痕文学与刘心武小说创作(1)
伤痕文学与刘心武小说创作(2)
反思文学与张贤亮小说创作
王蒙的小说世界(1)
王蒙的小说世界(2)
高晓声的农民命运组曲
改革文学与蒋子龙小说创作
张洁、王安忆等女作家的创作(1)
张洁、王安忆等女作家的创作(2)
张洁、王安忆等女作家的创作(3)
文化寻根小说创作(1)
文化寻根小说创作(2)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
现代派小说创作(1)
现代派小说创作(2)
现代派小说创作(3)
先锋小说创作
新写实小说创作
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
贾平凹的文学地理
中国当代新历史小说
<白鹿原>:文化“挽歌”与“恋歌”
新世纪底层文学思潮
当代诗歌概述
时代歌手贺敬之
战士诗人郭小川
光明的使者艾青
闻捷、李季的诗歌
公刘的诗歌
朦胧诗创作(1)
朦胧诗创作(2)
“新生代”诗歌
当代话剧概观(1)
当代话剧概观(2)
老舍话剧
田汉剧作
高行健的探索剧
京华风俗戏
散文概述
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
巴金、孙犁、杨绛的散文
7-301-03670-1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
978-7-5622-4788-3
王庆生 王又平
7-04-007628-4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978-7-301-12166-5
洪子诚
理论课
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
154.0
郑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文秘
65547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