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6年7月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博士毕业,于同年9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合作研究。于2008年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工作。
1. 教学方面
一直坚信作为大学教师首先是要上好课。积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认真听取前辈、同仁和督导提出的好建议,不断调整上课思路和方法。这几年承担的课程有农化班的《农业昆虫学2》的教学和实验、植保班的《农业昆虫学1》的实验课、《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农化和植保的《植保专业英语》、生态专业的《生态学专业英语》、为全校开展的公选课《资源昆虫学》;曾为专升本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号召,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索。参加了2011年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在《高等农业教育》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加洪晓月老师主编的《农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参编1万字。该书已经于2011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得扬州大学教改基金资助。2012年被同学网络匿名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2013年在扬州大学微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于2009年编写了《生态学专业英语教材》,作为扬州大学生态学专业英语的使用教材。
指导1项扬州大学本科生科创基金1项。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
2. 科研方面
到目前为止,主持的项目共7项。其中国家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浙江省省部共建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校创新培育基金3项、与瑞士SGS公司合作的横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1项。参加国家级项目有7项。其中参加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3项,分别是2011-2015年的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价、2008-2010年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技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害虫的影响、2009-2011年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对稻飞虱种群影响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另外参加国家基金4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
3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
2012.8-2013.2,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试验站Shelton教授的课题组合作研究。主要从事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