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教师简介

      李萍,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1988年于中国药科大学获生药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李萍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她长期从事中药活性物质发现与质量控制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2篇,SCI他引1441篇次,个人H指数26;主编著作4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次、提名奖1人次。
1、中药研究成绩显著。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靶标、交互作用特点,现今针对单成分单靶标药物建立和发展的国际主流研究理论与方法多不适合中药特点,为此,李萍教授创建了符合中药特点的“多成分多靶标活性物质群发现与基于药效的质量控制”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体系,包括:
    (1)中药体内外多组分表征关键技术体系。明确中药含有的固有成分群、进入体循环和靶部位的候选活性成分群是活性物质群发现的基础和前提。李萍教授建立的“诊断离子策略”、“高含量成分滤除策略”等,实现了中药多类多个化学成分的同时快速定性定量表征,突破中药多成分共存、理化性质迥异、含量差异悬殊、体内过程复杂等难题。(代表论文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6, 23: 735-752;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203: 27-35、2011,1218:5774-5786);
    (2)中药多靶标活性成分群发现新方法。中药的精髓在于多成分、多靶标、弱效应、整合作用,现今主流的活性导向分离不能体现中药整体作用特点。李萍教授以系统生物学和整体观为指导,创建了多靶标活性物质群发现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包括靶细胞/靶蛋白捕集-LC/MS联用、成分缺失-捕获/谱效集成表征方法等,在复方整体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选择性缺失某成分(群),比较缺失前后活性差异,评估“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发现一组成分明确、结构清楚且能表征原方疗效的等效成分群。该方法有别于现今主流的还原论研究模式,填补了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群发现的理论与方法学空白。(代表论文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8, 27: 66-77;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9,1216: 2394-2403、2010, 1217: 5239-5245);
    (3)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新模式。如何建立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得到广泛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李萍教授提出构建“基于等效成分群整体控制和主效成分群重点控制”的中药标准控制新模式,集成“标准叠加基质校准”、“同系物校正”等技术,为实现中药标准量效关联、质量可控提供技术支撑,为以中药标准引领世界做出努力。(代表论文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177: 126-137、2012, 1254: 43-50);
李萍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结题时被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组评为“优秀”(“A”),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是当年中药领域唯一入选成果。主持完成的“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主持完成的“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杂体系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建立及应用”获200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al Product Reports(IF=10.178)、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IF=6.351)、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IF=4.612)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62篇,据不完全统计,论文被“Natural Product Reports”、“Analytical Chemistry”、“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他引1441篇次,个人H指数26;主编《中药分析学》、《生药学》、《现代生药学》等著作4部;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
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建立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有12个被2005版、37个被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目前正在承担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14项、欧洲药典标准7项、美国药典标准10项和USP膳食补充剂药典(第三版)显微标准15项的起草);受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主编出版的中英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是国家法定标准的配套丛书。
2、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成绩突出。一直从事生药学的教学工作,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药学》的主编,主持的《生药学》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主编的《生药学》获教育部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江苏省教学名师。已培养博士56名,硕士78名,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次,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奖10人次;是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领衔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毕业研究生有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3、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先后主持了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与建设,主持创建了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使中国药科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现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