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至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学习,198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工作, 1996年起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城市交通研究团队。2005年任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中国教席负责人,中国-欧洲大学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联合设计竞赛中方负责人。2006年担任中国-丹麦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设计中方协调人。2008年被法国CNAM特聘为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低碳城市,城市空间战略模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等。曾多次应邀在世界城市机动性大会(2008德国斯图加特,主题发言),世界自行车大会(2010哥本哈根,主题发言),亚太自行车大会(2011布里斯班,主题发言)和世界智慧城市全会(2011巴塞罗纳,主题论坛),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大利亚国会就城市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发表讲演。曾负责上海2010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杭州CBD钱江新城交通规划,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山西长治城市总体规划等项目,参加和负责佛山市、乌鲁木齐市、江门市、韶山市和长沙市等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近期参与科研项目:澳大利亚GAMUT 研究中心,上海交通的体制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环境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中国低碳生态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世界可持续工商理事会项目, 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日本交通政策研究所,东亚地区交通学会,东亚地区可持续城市交通研究;上海2010世博局,上海世博交通需求管理框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轨道交通导向的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等。出版著作教材主要有:《城市机动性和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城市交通部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未来的城市交通(翻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欧洲大学联合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第二次印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快速干道与城镇发展关系研究,国际经验和上海的比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

       主要学术兼职:法国国家科技与管理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兼任世界交通运输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专业期刊<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 编委,上海市城市规划咨询专家,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国际教席(中国)学术会员会主席, 上海市政府规划咨询专家、《城市规划学刊》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