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教师简介

    柳俊,女,1958年5月出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科学系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生物技术部主任,亚洲马铃薯协会会员。
    1981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合作研究;1995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从事植物细胞工程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200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
    在教学中,长期坚守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过生物统计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等本科生课程。自2007年以来,一直主讲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的《细胞工程学》课程,该课程2004年度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2005年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与课程配套的主编教材《植物细胞工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于2004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再版。在教学中针对课程的发展特点,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前沿性兼顾,融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于课堂中,融自身科研经历与成果于教学中,并注重产业化动态与技术应用的介绍。在实验教学中,建立模拟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整体教学效果好。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
    在科学研究中,长期从事马铃薯遗传改良和脱毒种薯生产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马铃薯细胞与分子改良;植物变态器官形成机理;植物体细胞遗传学。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等在内的研究项目20余项,先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其主要科研成绩有:构建了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与杂种高效选择培养的技术平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创制了一批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种间杂种;建立了成熟的试管薯诱导体系,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试管薯为平台的块茎发育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物理调控为基础的马铃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系统开展了马铃薯品质调控的基因表达研究,克隆了一系列与马铃薯品质调控相关的基因;建立了马铃薯青枯病双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育成了马铃薯食用出口型品种“南中552”;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