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斌,湖北黄冈人,1964年6月生。
1986年7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9年6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11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1月晋升为教授。
2006年6月被评为长江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获“湖北名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获“湖北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
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四届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古地理学报》第三届编委会委员,《海相油气地质》第二届编委会委员,《石油天然气学报》(原《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第七届编委会委员,第六届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沉积和储层学组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
主要讲授本科生的《沉积岩石学》课程和研究生的《沉积学》、《化石岩石学》以及《深水沉积》等课程,每年都指导本科生的野外沉积相、综合地质实习以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优良,曾多次被评为校级和院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为《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的负责人,该课程于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优秀课程,2003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主编《沉积岩与沉积相》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讲本科生理论课
2012年9月~2012年11月,主讲地质11001-11004班(共168人)《沉积岩石学》,64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2011年10月~2010年12月,主讲勘工(录井)10901—10902班(共65人)《沉积岩石学》,64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2011年2月~2011年4月,主讲资工10801—10808班(共333人)《沉积相》(选修课),40学时。
2010年9月~2010年10月,主讲资工10801—10804班(共188人)《沉积岩石学》,72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2010年3月~2010年5月,主讲资工(2)0901—0902班(共63人)《岩相古地理》,4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
2010年4月,地质10901—10903班(共110人)《走进地球科学》(选修课),2学时(共16学时)。
2010年4月,地质10701—10702班(共85人)、资工10701—10703班(共139人)《地球科学进展》(选修课),4学时(共30学时)。
2010年4月,资工10704—10709班(共230人)《地球科学进展》(选修课),4学时(共30学时)。
2009年9月~2009年12月,主讲资工10701~10703班(共143人)《沉积岩石学》,80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2009年9月~2009年12月,主讲软工10801班(35人)《沉积岩与沉积相》,72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
2008年4月~2007年5月,地质05级、资工05级《地球科学进展》(选修课),4学时(共30学时)。
2007年9月~2006年12月,主讲资工2005级(1~6班284人)《沉积岩石学》,80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2007年4月~2007年5月,地质04级、资工04级《地球科学进展》(选修课),4学时(共30学时)。
指导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
2011年8月18日~2011年8月28日,软工10901班(35人)《普通地质实习》,2周。
2011年8月6日~2011年8月28日,硕士研究生(地科、地物非本专业)(45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11年6月13日~2011年7月15日,资工10804班(47人)《综合地质实习》,5周。
2010年7月22日~2010年8月16日,勘工(测井)10802班+资工辅08(42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10年7月22日~2010年8月16日,勘工(物探)10802班+资工辅08(43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26日,地质10701班(42人)《综合地质实习》(刘家场),4周。
2009年7月11日~2009年8月4日,资工10701班(51人)《普通地质实习》,4周。
2009年6月22日~2009年7月17日,地化10601班(38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09年6月16日~2009年7月17日,资工10606班(42人)《综合地质实习》,5周。
2008年7月17日~2008年8月11日,勘工200601班(47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25日,资工047班(37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25日,资专052班(51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2007年6月25日~2006年7月22日,资工041班(47人)《综合地质实习》,4周。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2012年3~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级8人、地质学专业2008级4人。
2011年3月~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级7人、地质学专业2007级1人。
2010年3月~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6级9人、地质学专业2006级3人。
2009年2月~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5级、地质学专业2005级10人。
2008年2月~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4级、地质学专业2004级14人。
2007年2月~6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3级15人。
研究生教学
2011年5月,博2010级、硕士生2010级《本专业学科进展》(深水沉积学部分)(14人),4学时。
2011年2月~4月,研2010级《深水沉积学》(15人),30学时。
2011年2月~4月,研2010级《沉积学》(104人),50学时。
2010年3月~7月,博2009级《文献阅读》(2人),12学时。
2010年5月,博2009级《本专业学科进展》(深水沉积学部分)(4人),6学时。
2010年3月~5月,研2009级《沉积学》(165人),50学时。
2010年3月~5月,研2009级《深水沉积学》(14人),30学时。
2009年9月~10月,研2009级补修《沉积岩石学》(102人),30学时。
2009年4月~6月,研2008级《沉积学》(100人),50学时。
2008年11月~12月,研2008级补修《沉积岩石学》(60人),30学时。
2008年11月~12月,研2007级、2008级《深水沉积学》(11人),30学时。
2008年5月~6月,研2007级《沉积学》(107人),50学时。
2007年3月~5月,研2006级《沉积学》(114人),60学时。
指导研究生
2007年9月~2010年6月,指导2007级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
2008年9月~2011年6月,指导2008级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
2009年9月~2012年6月,指导2007级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
2010年9月~2013年6月,指导2010级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
2011年9月~2014年6月,指导2011级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
承担的教研课题
(1)1999~2003年主持原江汉石油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工作。
(2)2003~2007年负责《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长江大学及湖北省精品课程)。
(3)2008~今,负责《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4)2002~2003年负责江汉石油学院教材建设项目《沉积岩石学》英文辅助教材《Sedimentary Petrology》的编写工作,已完成。
(5)2004~2006年负责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沉积岩与沉积相》的主编工作,2007年1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6)2004~2007年,“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已通过湖北省教育厅验收,被推荐为国家特色专业,正在开展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7)2008~2011年,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0391)。
(8)2008~2011年,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8)。
(9)2009~2012年,《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9)。
发表教研论文
(1)“《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6月4卷2期314~317页(何幼斌,罗顺社,李维锋,李建明、胡明毅、张春生)。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改”,《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31卷6期242-243页(何幼斌,龚文平)。
(3)“《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12月6卷4期319-320页(何幼斌,罗顺社,李建明)。
(4)“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月33卷1期76-78页(何幼斌,罗顺社,李建明)。
编写教材
(1)2002年6月~2003年6月,编写《沉积岩石学》英文辅助教材《Sedimentary Petrology》(原江汉石油学院立项)。
(2)2007年1月,主编《沉积岩与沉积相》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2008年9月,参编《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效果
在讲授课程的同时,经常注重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活动,曾多次指导本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指导资工专业多名学生参加科研,带资工专业多名学生赴野外和油田参加科研工作,并给予经费资助。
2001年9月以来,担任资工992班、资工033班、资工10701班的班主任工作,投入了较多精力,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坚持正面引导,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资工992班在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首次通过率和累计均为全校第一(四级通过率为90.3%,六级通过率为38.7%),有2名学生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1名学生获校十佳大学生、1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篇、1名学生为校每周一星,该班2002年被评校十佳先进班级,并位于十佳班级之首。该班31名学生中有22名学生通过了硕士生复试分数线,上线率达71%,名列全校前列。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岩相古地理和深水沉积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油田合作项目多项。
2009年和199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0~2004年获校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已合作出版专著5部,在《Geo-mar Lett》、《科学通报》、《沉积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5篇被SCI收录。
主要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主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086),负责人。
(2)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主持“中上扬子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评价研究”(国家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子课题2011ZX05004-001-03),负责人。
(3)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主持“宁夏香山群内波、内潮汐沉积及其伴生沉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72071),负责人。
(4)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主持“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的比较沉积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272060),负责人。
(5)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主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2010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学科基金联合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04220110002)
(6)2002年9月~2004年9月,主持“深水牵引流沉积及其含油气性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
(7)2006年3月~2010年6月,主持“基于GIS的含油气盆地储层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0602),负责人。
(8)2006年8月~2009年12月,主持“南方二叠系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油气预测”(中国石化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合同号:YPH08019),负责人。
(9)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主持“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下沉积水槽实验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负责人之一。
(10)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中扬子台地南缘下奥陶统等深岩丘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105),主要参加人,排序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