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桥辉 男,讲师,1973年5月出生。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矿床勘查从事低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科研工作。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地球化学博士;2003年7月东华理工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实验分析和可地浸砂岩铀矿研究研究工作,1996年7月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放射地球化学勘探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著:
1. 皮桥辉,刘长征,陈岳龙等.2010.内蒙古霍各乞海西期侵入岩形成时代、成因及其与铜矿体的关系,矿床地质,29(3):437-451
2. 皮桥辉,陈岳龙,李泳泉等.2010.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来自146Sm-142Nd同位素证据.中国地质,37(1):88-93
3. 皮桥辉,陈岳龙, 李大鹏等. 2010. 对“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氯仿沥青Sm-Nd
同位素研究”的新认识——与潘爱芳等商榷.地球学报, 31(2): 223-228
4. 陈岳龙,周建,皮桥辉. 2009.青海共和-花石峡三叠系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地学前缘,2008(2).162-174
5. 皮桥辉,管太阳,王越峰.2003.在VB6.0环境下实现自动成柱状图.东华理工学报,2008(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