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生于上海。1961-1966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装饰系(五年本科)。
1974-1978年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室从事室内设计,主要担任北京市公共建筑的灯具照明设计。曾完成“毛主席纪念堂灯具系列设计”并主持结构设计与工艺实施工程。
1978-1980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美术系硕士,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1-1984年获西德DAAD奖学金,赴德国斯图加特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作访问学者。期间作品“节点”获德国实用新型专利。
1984年回国继续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于1984年-1999年任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主任,开拓了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
1989年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名古屋大会邀请演讲。同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派授予“归国留学突出贡献”奖章。
1992年被评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主持制定的工业设计教学大纲获北京高等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主编并专著“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获北方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主持的“工业设计专业”被轻工业部评为重点二级学科。
1998年被评为“政府津贴学者”,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杰出访问学人”奖并被聘为荣誉教授,被聘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1999年主持的“手机概念设计”获第9届全国美展银奖。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00年“人为事物科学—设计方法论”一文被德国HOCHENHEIM出版社登入“设计师必读”一书中。
2001年主编及专著“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教委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被德国著名“iF”机构聘为中国地区2004年iF优秀设计评审委员。
2002年—2005年四次被清华大学评为“良师益友”称号。
2008年被任命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
2009年被聘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
2009-2012年主持工信部委托课题《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设计创新机制研究》、《工业设计发展指标体系及统计分析基本框架研究》、《工业设计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指数研究》。
2012年主持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佛山国家级工业设计基地策划研究》。
2012年“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获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优秀论文“会长奖”;“让历史告诉未来”获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论文“理论贡献奖”。
2013年5月《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方式》刊载于“城市空间设计”(Uban Flux)2013年第2期。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理事长、专家组组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工业设计艺委会 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顺德)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研究员等。
由于在学术上的造诣和教学、科研的显著成果。创立了“方式设计说”,“事理学”方法论、“设计文化论”、“共生美学”等理论,已被世界先进国家该学科理论界承认及引用。已成为国内工业设计学科的带头人,在该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