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师简介

屈文俊,男,1958年生,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3~1982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获本科学位;19839~198611月,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611月~19929月,长安大学建工系钢筋混凝土教研室,讲师;19929~199510月,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5~19985月,同济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19985~至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室主任。

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已经进行了近二十年的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如何延长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寿命上。(1)完成的相关科研项目有:A)在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题为“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与寿命预测”的博士学位论文;B)主持完成了上海市博士后基金资助的“上海市近代保护性建筑安全鉴定的基础研究”;C)参加完成了“重大土木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的基础研究”(国家攀登B计划)中《混凝土碳化及其对钢筋锈蚀影响》子课题研究;D)参加完成了上海市科委资助的“旧有房屋危险性分析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E)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混凝土结构截面等耐久性设计研究(50178050,(2002.1-2004.12);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技术研究(50678127),(2007.1-2009.12]F)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2006BAJ03A07-04)的子项:历史建筑修缮与维护技术;G)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研究”(2007BAG02A04)的子项: “高速磁浮混凝土轨道结构耐久性研究”; H)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 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2009CB623200)的子课题:“复杂环境中现代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设计理论”。(2)已发表论文和著作等80余篇,已批准的专利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及其理论的研究》获1999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社会兼职:(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2)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及其理论的研究》获1999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完成人;(3)《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第二完成人。
   
编著出版教材:(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3)《砌体结构》,同济大学出版社;(4)《高等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编规范:(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G/TJ080122002 J10158200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2)《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