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授、博导,1964年4月生,浙江龙游人。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负责人。
1985年7月于浙江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88-1991年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2007年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美国瑞斯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eparin实验室访问研究。2001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5年入选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学术带头人;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担任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食用菌协会理事、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丽水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9年《香菇嘌呤提取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资源利用,目前主要从事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性质、功能及构效关系、食用菌功能性成分的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级、浙江省科技厅、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十多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相关科研项目
1、2000-2002年,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姬松茸多糖的提取研究”,8万元,2002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浙科鉴字[2002]142号),达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2、2000-2002年,丽水市科技局项目“冬虫夏草深层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5万元,2002年10月通过丽水市成果评审(丽科评字[2002]3号),达省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3、2001-2003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代料香菇新资源开发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通过鉴定(浙科鉴字[2003]262号),达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五。
4、2001-2004 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猪PSE肉与正常肉的生化特性比较”;4万元(项目编号:20000086),已结题,排名第二。
5、2001-2005年,浙江省科技厅项目“食用菌深加工多功能提取罐的研制”,8万元,2005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浙科鉴字[2005]262号),达国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
6、2001-2005年,杭州市科技局项目“蜂产品功能因子的分离提取及产品开发与产业化”,8万元,2005年5月通过杭州市鉴定(杭科鉴字[2005]15号),达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7、2002-2006 年,浙江省科技厅网上交易项目“灰树花多糖D-组份的研究与应用”,15万元,2006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浙科鉴字[2006]1091号),达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8、2003-2006年,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35万元(项目编号:2003C12019),2007年12月通过验收,排名第一。
9、2003-2006年,浙江省重点项目“食用菌有效成分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5万元(项目编号:2003C22019),申请鉴定中,排名第二。
10、2006-2008年,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食用菌β-葡聚糖高效提取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制”,180万元(项目编号2006C12048),项目实施中,排名第一。
11、2006-2008年,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植物源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及其功能产品研制与中试”,1600万元(项目编号2006C12044),项目实施中,“蜂花粉活性肽高效提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子项目负责人,经费总额430万元。
12、2006-2008年,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灵芝孢子破壁新工艺研究与开发”,100万元(项目编号2006C12076),项目实施中,排名第二。
13、2007-2009年,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径向流色谱规模化分离食用菌活性多糖关键技术研究”,160万元(项目编号2007AA10Z337),排名第一。
14、2007-2009年,杭州市科技局项目“豆腐加工废水资源化研究”,12万元(项目编号20070733B25),排名第一。
15、2007-2011年,横向项目“紫苏调味品等新产品研制”,100万元,排名第一。
16、2009-2011年,横向项目“浙江源部分天然植物筛选制备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120万元,排名第一。
17、2009-2011年,横向项目“浙江海洋藻类生物的筛选制备及其评价研究”,85万元,排名第一。
主要相关论著
1、孙培龙,吴学谦,季培军,赵培城. 香菇嘌呤的提取、纯化和酯化研究,食品科学,2002.7.47-52. 获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
2、孙培龙,杨开,季培军. 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食品科学,2003.6.71-76. 获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
3、F. Zhang, Peilong Sun, E. Muñoz, L.Chi, S. Sakai, T. Toida, R. J. Linhardt, Microscale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Heparin from Plasma using an Anion Exchange Spin Column,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353 (2006) ,284-286
4、M. Warda, T. Toida, F. Zhang, Peilong Sun, E. Munoz, R. J. Linhardt,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ran Sulfate from Various Murine Tissues, Glycoconjugate Journal, 23(2006), 553-561
5、Xianghe Meng, Peilong Sun, Qiuyue Pan, Zhongping Shi, Kai Yang, Rongjun He. (2006) Synthesis of plant sterol esters catalyzed by heteropolyacid in a solvent-free system.Eur. J. Lipid Sci. Technol. 108, 13-18.(IF 1.232,SCI 010VJ)
6、孟祥河,孙培龙,杨开,何荣军,毛忠贵. 填充床反应器中连续法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 429-429.
7、孙培龙,宋力,杨开,何荣军,郭彬彬. 非褶菌目真菌多糖液体发酵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食用菌,2005.07.1-3
8、吴学谦,孙培龙(副主编),香菇生产全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7.
9、何荣军,孙培龙,高红林等. 姬松茸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的酶法测定,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01.124-126
10、杨开,孙培龙,郑建永等,香菇精的提取与成分分析,中国调味品,2005.06. 24-28
11、孙培龙,徐双阳,杨开等,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006,33(2),119-123
12、孙培龙,魏红福,杨 开等,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中草药,2006,02,190-192
13、孟祥河,何荣军,孙培龙等,酶法合成DAG油脂产物的精制,中国粮油学报,2006,01,109-112
14、邵平,孙培龙,孟祥河,应艳杰,无溶剂体系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制备油酸乙酯响应面油画分析,中国粮油学报,2008,05,116-119
15、孙培龙,邵平,孟祥河,郑文盈,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性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8,07,189-193
16、P. Shao, X.H Meng, J.Z He, P.L Sun. Analysis of immobilized Candida rugosa lipase catalyze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rapeseed soapstock.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2008.86: 283-289
17、姜慧燕,邵平,孙培龙,径向流色谱分离技术原理及应用分析,核农学报,2009,01,118-122
18、林硕,邵平,马新,孙培龙,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核农学报,2009,03
19、杨开,胡君荣,何荣军,张安强,吴学谦,孙培龙,食药用菌功能性β-葡聚糖荧光法测定研究,菌物学报,2009,3,399-406
20、孟祥河,潘秋月,何晋浙,孙培龙, 桑蚕蛹的脂质营养组成,营养学报2009,3,281-284
21、Ge Qing, Sun Peilong, Zhang An-qiang, He Rongjun, Meng Xiangh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water-soluble heteropolysaccharide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Phellinus baumii Pilát. Food chemistry, 2009,4
22、Qing Ge, Anqiang Zhang, Peilong Sun.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 novel fucoglucan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Phellinus baumii Pilát. Journal of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