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进,男,汉族,1956年12月生,籍贯靖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全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叶圣陶研究学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4年6月起,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1997年博导。
朱晓进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和学术思潮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研究、鲁迅研 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他重学术积累,形成了严谨扎实而又勇于创新的学术风格。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一、《历史转换期文化启示录》、《鲁迅文学观综论》等专 著较早地从“文化视角”系统研究鲁迅,角度新颖,拓宽了鲁迅研究的范围,提出并研究了鲁迅研究界过去较少涉及的课题,解决了鲁迅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找到了 合理地解释鲁迅诸多思想矛盾和文学观矛盾的途径,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二、《“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等论著尝试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流派,无论是在 学术观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被学界认为不仅对‘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在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流派的方法上 有创造和贡献,有某种示范的意义”。三、《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研究》、《找寻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角度》、《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等著作,对中国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诸多难点和疑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和角度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受到了学界瞩目,被认为具有方法论的建树。 四、《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政治文化与中国20世纪30年 代文学》等论著获得了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性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不仅以新的视角对二十世纪诸多文学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 创见,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启迪。十余年来,朱晓进教授已培养硕士近百名,培养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数十名,其中有4人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奖。
先后主持和独立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编出版教材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多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主持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2004)、主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主持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007)。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和二等奖(2009)、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2007、201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88、1994、2001、200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1990-2001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96、1999);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009)、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课程(2002)、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4、2009)、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2);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主持,2002)等 。他获得的荣誉有:全国首届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003)、全国模范教师(2004)、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2)、全国教育战线师德先进个人(200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江苏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8)、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200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