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教师简介

樊尚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航空航天先进传感技术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国家精品课负责人、主讲教师。

工作经历:
1984.9
1986.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仪表与传感器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刘广玉教授,参加了国家“75”预研重点攻关任务:压电激励谐振筒压力传感器,协助工厂研制成功了精度为0.015%FS的谐振筒压力传感器生产样机,成功装备我国飞机,使我国飞机飞行高度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我国300m高度分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86.12
1990.4,北航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林士谔教授。博士论文题目谐振陀螺的研究,主攻以半球谐振陀螺(HRGHemispherical Resonator Gyro)为代表的谐振陀螺。
1996.6
1997.6,韩国釜山大学客座教授,开展微机械传感器和谐振式直接质量流量传感器的研究。
1990
4月起,在北航任教。2003年起任国家重点学科精密仪器与机械责任教授,先进传感技术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组建了北航航空航天先进传感与计量技术学术团队。
科研工作:
主持承担了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计划4项国防基础研究等多项课题;主编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著写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谐振式传感器》、《轴对称壳式谐振陀螺》;发表论著150多篇,其中SCI检索37篇,并以第二完成单位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钧贤研究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2项,授权35项;以第1完成人,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度)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度)。
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飞行器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测试系统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应用的创新研究。近年来围绕我国航空机载、石油化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大需求,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研究成果。新型谐振筒压力传感器在我国空中管理,300m 高度分层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计成功用于我国石油石化等领域。

研究方向:
1)谐振式传感技术
2)微机电系统及其应用
3)新型惯性传感器
教学工作:
培养博士生27人(已获博士学位21人,其中外国留学生3人),硕士生52人(已获硕士学位4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人)。培养的研究生4人晋升为教授,6人次获国家科学奖励。
近年来完成2项北京市重点教改项目,主讲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平台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本科生专业课航空航天测试系统,研究生校级精品课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博士生课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
学术任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大会副主席;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传感技术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编辑部副总编辑,《测控技术》副主编辑,IEEE高级会员。
近年来所获的人才计划及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1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

2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5);

3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

4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

5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62011年北京市教学名师;

7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主讲教师、负责人;

82008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

92004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