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教师简介

李杰,女,1969年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系(理学学士);2002年7月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1994年6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参考实验室任实习研究员;1994年6月-1995年6月在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病毒二部合作研修;1995年7月-2001年2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参考实验室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3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兼秘书长。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国际肝病》、《中国病毒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及《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另外,还担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病毒学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多种刊物的审稿人
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教学优秀教师、北京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及北京市微生物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三等奖。
李杰目前承担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生“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医学生物安全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脊髓灰质炎参考实验室工作期间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子病毒学及血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最早对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分离株的基因变异及神经毒力作了初步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分子病毒学、预防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在研课题为 “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计划病毒性肝炎重大研究专项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 (2008ZX 10002-001),子课题“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课题“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预防新策略的研究”(2012ZX10002-001)子课题“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方案研究”(负责人)等。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已发表中英文论著55篇,综述14篇,参编著作8部。

获奖科研项目
1. 1995年课题项目“中国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及运作”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者)。
2. 1999年课题项目“海南省1985-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分析”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者)。
证书号:琼科奖1998107号
奖励日期:1999年5月
3. 2001年课题项目“中国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国家防制体系建立、策略研究与实施”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加者)。
主要完成人:王克安, 张礼璧, 于竞进, 张兴录, 张荣珍, 王钊, 王晓军, 朱徐, 侯晓辉, 徐涛,吴沪生, 迮文远, 李杰, 曹雷, 王莉霞
证书号:200101032P1513
奖励日期:2001年12月28日
4. 2008年12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主要完成人:梁争论、庄辉、李杰、胡忠玉、张瑞、廖雪雁、朱凤才、李荣成、荆庆、吴小音
证书号:200802069
奖励日期:2008年12月
5. 2011年2月,研究项目“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评价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主要完成人:梁争论, 庄辉, 吴疆, 李杰, 张卫, 何鹏, 方鑫, 张瑞, 胡忠玉, 朱凤才, 李荣成, 邱少辉, 荆庆, 韩莉莉, 吴小音, 钟熙
证书号:2009医-3-002-04
奖励日期:2011年2月

近年主要参加课题
1.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2004BA718B02),子课题“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和病毒变异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关系”,2004~2006,42万元(负责人:庄辉、李杰)
2. “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计划病毒性肝炎重大研究专项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 (2008ZX10002-001),子课题“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策略研究”,2008~2010,约851万元(负责人:李杰)
3.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课题“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预防新策略的研究”(2012ZX10002-001)子课题“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方案研究”,负责人,366万元 
4. 与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合作课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及亚型研究,2002~2005,50万日元(负责人:庄辉、李杰)
5. 中国工程院课题:“我国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战略研究”分题“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测技术研究与进展”,2006~2008,2万元(负责人:庄辉、李杰)
6.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病毒性肝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D08050700650805),分课题“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2008~2009,5万元(负责人:李杰)
7. 葛兰素史克公司资助课题: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2008~2009,21万元(负责人:庄辉、李杰、刘学恩)
8. 与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课题: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研究,2008~2012,25万元(负责人:庄辉、李杰、刘学恩)
9. 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研究”(分题: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规范的建立)主要参加人员
10. 973课题“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分课题“我国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2005CB523103),50万元
11. 罗氏公司资助课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HBsAg消失后的长期观察性研究” 2008~,25万元(负责人:庄辉、李杰)
参编著作及教材:
1. 李杰, 庄辉.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著. 《2010-201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 李杰, 庄辉.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进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2011肝脏病学科进展报告》,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出版, 2012.
1. 李杰, 庄辉. 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诊断. 刘锡光、祁自柏、熊诗松主编.《肝炎实验诊断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6-149.
2. 李杰, 庄辉.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消灭后的流行病学. 梁万年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1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00-110.
3. 李杰, 冯树异. 需氧杆菌. 朱万孚, 庄辉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279-290.
4. 李杰, 冯树异. 肠道病毒. 朱万孚, 庄辉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443-456.
5. 李杰.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 朱万孚, 陈冠英主编.《生物医学安全与法规》,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53-64.
6. 李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实验. 王月丹主编.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177-181.
7. 李杰. 肠道病毒. 朱万孚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221-230.
8. 李杰, 赵文明. 真菌的致病性及其免疫性. 朱万孚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63-68.
发表论文:
1. Jing-Jing Nie, Kui-Xia Sun, Jie Li*, Jie Wang, Hui Jin, Ling Wang, Feng-Min Lu, Tong Li, Ling Yan, Jing-Xian Yang, Mi-Shu Sun, Hui Zhuang*. A type-specific nested PCR assay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for investigation of HBV genotype and subgenotyp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Virol J, 2012, 9(1):121-125.(通讯作者)
2. Jingjing Nie, Jie Li*, Kuixia Sun, Mishu Sun, Jie Chen, Junfeng Ma, Ling Yan, Hui Zhuang*. HBV/D1: major HBV subgenotype circulated in Uyghu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in Xinjiang of China. Arch Virol, 2012, 157(8):1541-1549. (通讯作者)
3. Kui-Xia Sun, Jie Li, Feng-Cai Zhu, Jian-Xun Liu, Rong-Cheng Li, Xiang-Jun Zhai, Yan-Ping Li, Zhan-Jun Chang, Jing-Jing Nie, Hui Zhuang. A predictive value of quantitative HBsAg for serum HBV DNA level among HBeAg-positive pregnant women. Vaccine, 2012, 30(36):5335-5340. (通讯作者)
4. Jie Chen, Zhenglun Liang, Fengmin Lu, Xin Fang, Shuang Liu, Ying Zeng, Fengcai Zhu, Xiangmei Chen, Tao Shen, Jie Li, Hui Zhuang. Toll-like receptors and cytokines/cytokine receptors polymorphisms associate with non-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accine. Vaccine. 2011, 29(4):706-711.
5. Zhiyong Gao, Tong Li, Jia Wang, Ji Mei Du, Ya Juan Li, Jie Li, Feng Min Lu, Hui Zhuang. Mutations in preS genes of genotype C in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2007; 42
6. Li J, Zhang LB, Yoneyama T, et al. Genetic basis of the neurovirulence of type 1 polioviruses isolated from 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atients. Arch Virol, 1996, 141:1047-1054.
7. Li J, Yoneyama T, H Yoshida,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wild-type 1 poliovirus isolates in China, 1985-1993. Res Virol, 1995, 146:415-422.
8. Yoshida H, Li J, Yoneyama T, et al. Two major strains of type 1 wild poliovirus circulating in Indochina. J Infect Dis, 1997, 175(5):1233-1237.
9. Yonghua Li, Jie Li , Xueen Liu, Ling Wang, Tong Li, Yonghua Zhou, Hui Zhuang. Detection of the nucleocapsid protei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 serum: Comparison with results of other viral markers. J Virolog Meth, 2005, 130:45-50.
10. Lu HY, Huo N, Wang GF, Li HC, Nie LG, Jue CL, Li J, Li YH, et al. Influence of factors on production of IgG antibody in SARS patien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2:723-725.
11. Hui Zhuang, Jia Wang, Yajuan Li, Jie Li.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BV genotypes. The 3rd Liver Update 2006, 51-67. IF: 2.379
12. Calvin Q. Pan, Zhongping Duan, Kalyan R. Bhamidimarri, Huaibin Zou, Xiaofeng Liang, Jie Li, Myron J. Tong. An Algorithm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9 November 2011.
中文论文:
1. 陈杰, 周振座, 韦福邦, 覃汉宁, 凌媛, 李艳萍, 马俊凤,李荣成,廖雪雁,李杰,庄辉. 广西某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2, 2(4): 255-259. 通讯作者
2. 聂晶晶, 闫玲, 李卓,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金晖, 孙奎霞, 李杰, 庄辉. 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亚型分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7): 649-654. 通讯作者
3. 孙奎霞, 李杰, 闫玲, 孙秘书, 马俊凤, 陈杰, 聂晶晶, 庄辉.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3):177-182. 通讯作者
4. 孙秘书, 王贵强, 张伟, 李杰, 庄辉. 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1):18-22. 通讯作者
5. 曾滢,李杰,宋雪芳,潘红星,张艺飓,梁争论,朱凤才. 10 微克/ 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接种新生儿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国疫苗和计划免疫, 2011, 17(6):490-493.
6. 丁红方, 马科, 徐莉, 李杰, 刘学恩, 宁琴. 武汉市成年人群抗-HAV IgG 和HBsAg 阳性率的调查. 肝脏, 2010, 15(1):29-31.
7. 邓健, 马艳霞, 郭娜娜, 李瑞芳, 李杰, 史宇辉, 郭瑞玲. 邯郸市乙型肝炎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1):59-61.
8. 高俊薇, 王杰, 庄辉, 李杰, 王佳, 李雅娟, 金晖. 中国4城市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B基因亚型分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 (1): 52-54. (通讯作者)
9. 王杰, 高俊薇, 庄辉, 李杰, 王佳, 李雅娟.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亚型 (Ba和Bj) 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2). (通讯作者)
10. 高俊薇, 李雅娟, 庄辉, 李杰, 王佳, 董庆鸣, 陈雅洁, 牛俊奇, 马为民, 赵伟, 赵保安, 钟金群. 中国11城市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4):315-318. (通讯作者)
11. 王佳, 李杰, 庄辉, 刘社兰, 李荣成, 李艳萍, 梁争论.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与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关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4):331-333. (通讯作者)
12. 王佳, 高志勇, 庄辉, 李杰, 李雅娟, 王杰, 杜季梅, 庞保军, 董庆鸣. 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7, 27(8):701-704. (通讯作者)
13. 金晖, 王杰, 闫玲, 聂晶晶, 李杰, 庄辉. 乙型肝炎病毒A~D基因型及B1、B2、C1和C2基因亚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法的建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12). (通讯作者)
14. 金晖, 王杰, 闫玲, 李卓, 聂晶晶, 李杰, 庄辉. 两种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的评价. 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2009, 29(11): 1042-1048.(通讯作者)
15. 李雅娟, 庄辉, 李杰, 董庆鸣, 陈雅洁, 牛俊奇, 马为民, 赵伟, 赵保安, 钟金群等. 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2006, 26(9):859-862
16. 李雅娟, 庄辉, 李杰, 董庆鸣, 陈雅洁, 牛俊奇, 马为民, 赵伟, 赵保安, 钟金群.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13(10) :724-729.
17. 王杰, 李杰, 陈香梅, 王毅, 臧运金, 鲁凤民, 庄辉. 半定量RT-PCR法分析两种microRNAs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8, 17(5):406-409.
18. 成元元, 聂晶晶, 李杰, 侯金林, 张欣欣, 宁琴, 高秀媛, 丁红芳, 刘学恩, 庄辉. 4城市成年人群甲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流行率调查.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17(12): 896-899.
19. 史宇晖, 李永华, 闫玲, 李彤, 李杰, 王玲, 庄辉. 重组SARS病毒N蛋白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20(7):478-481.
20. 刘学恩, 李杰, 李永华, 王玲, 李彤, 朱万孚, 庄辉.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SARS-CoV IgG, 病毒RNA和N蛋白的动态变化.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6, 24(1):22-23.
21. 徐国宾, 陆海英, 李杰*, 李永华*等. SARS患者及其医护人员血中特异IgG抗体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 Supplement May:23-25.(合作第一作者)
22. 李杰, 米山彻夫, 张礼璧等.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基因特征及其神经毒力的初步观察.病毒学报, 1997, 13:208-214.
23. 李杰, 郑红, 徐闻等.云南省两例输入性脊髓灰质炎I型野毒病例的分子病毒学检测. 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1997, 3:58-61.
24. 李杰, 张礼璧, 米山彻夫等.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基因变异的分析.病毒学报,  1996, 12:291-298.
25. 刘学恩, 李杰, 李永华等. 检测SARS患者血清抗-SARS-CoV IgG的四种试剂盒比较.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514-516.
26. 李永华, 李杰, 刘学恩等. 不同人群血清SARS 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及其意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3, 23:933-935.
27. 张礼璧, 李杰, 侯晓辉等. 我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性状与分析.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1999, 4:247-254.
28. 周立文, 李杰, 张礼璧等. 海南省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野毒株的流行病学.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1997, 3:52-57.
29. 张礼璧, 李杰, 原稔等. 1996年输入病例III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分子病毒学检测.中国计划免疫, 1997, 3(5):195-198.
30. 张礼璧, 李杰, 侯晓辉等. 中国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实验室监测报告.中国计划免疫, 1995, 7:
31. 张礼璧, 李杰, 郑红等. 应用PCR-RFLP法对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野毒株的分析.病毒学报, 1994, 10:145-153.
32. 张礼璧, 李杰, 郑红等. PCR-RFLP法在鉴别脊髓灰质炎野毒和疫苗株中的应用.疾病监测, 1994, 9:221-225.
33. 马静雅, 郑红, 孙立连, 李杰等. 非同位素标记探针在鉴别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和疫苗株中的应用. 病毒学报, 1993, 9:179-184.
34. 李文鑫, 王经建, 李杰. 无血清培养细胞系HLAMP/S‐和HLAMP/S‐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观察. ≤无血清细胞培养研究≥, 1993, 李文鑫著, 湖北科技出版社.
35. 李文鑫, 曾灵芳, 李杰. 人肺腺癌转移胸水细胞HLAMP/S‐的无血清建系培养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 ≤无血清细胞培养研究≥, 1993, 李文鑫著, 湖北科技出版社.
36. 柯昌文, 吴承民, 李杰等. 广东省1985-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野毒株的基因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1997, 3:268-272.
37. 张兴录, 王克安, 张礼璧, 张建, 李杰等. 68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1996, 2:70-73.
38. 陈立, 张礼璧, 侯晓辉, 李杰. 爆发脑膜脑炎流行的新型毒株的全基因序列. 病毒学报, 2000 , 16:289-293.
39. 陈立, 李玉雨, 郑红, 李主宣, 李杰等. 1996年延边地区无菌性脑膜脑炎病因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病毒学报, 1998, 14:229-233.
40. 张礼璧, 侯晓辉, 朱晖, 郑红, 叶绪芳, 徐闻, 李杰等. 脊髓灰质炎疫苗重组病毒在我国的循环及其致病性.中国计划免疫, 2001,
41. 霍娜, 陆海英, 徐小元,......, 李杰, 李永华, 庄辉. 45例SARS病例早期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5 Supplenment May:23~25.
42. 杜季梅, 李晓明, 郭明洲, 石爽, 李杰, 庄辉, 鲁凤民. 食管鳞癌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 国际遗传学杂志, 2006, 29(6):401-403.
43. 陆海英, 霍娜, 王广发, 李海潮, 聂立功, 阅呈立, 李杰, 李永华, 高晓明, 赵振东, 庄辉, 徐小元. 影响SARS患者血特异性IgG抗体产生的因素. World Chin J Digestol, 2004, 12(3):723-725.
44. 付春生, 庞保军, 李杰, 崔丽华, 刘爱玲. 135 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分型及其临床分布. 山东医药, 2006, 46(26):19-21.
综述:
1. 李杰, 庄辉.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感染与免疫策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314-316.
2. 李杰, 庄辉.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及其预防策略. 传染病信息, 2002, 15:7-9.
3. 王杰,李杰,鲁凤民. MicroRNA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7,30(4):290-294.
4. 王杰,李杰,庄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 肝脏,2007,12(6):498-500.
5. 聂晶晶, 李杰, 庄辉. 肝纤维化扫描仪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17(9): 715-717.
6. 孙奎霞, 李杰, 庄辉.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现况.肝脏, 2011, 16(2):147-149. 通讯作者
7. 聂晶晶, 李杰. 聂晶晶,李杰.台湾地区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18年后: 台湾大学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下降. 肝脏, 2008, 14(suppl).
8. 孙秘书, 李杰. 美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肝脏, 2009, 14(suppl):16-19.
9. 聂晶晶, 李杰, 庄辉. 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传播策略研究进展.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4):246-250. 通讯作者
10. 孙奎霞, 李杰, 庄辉.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现况.肝脏, 2011, 16(2):147-149. 通讯作者
11. 鲁凤民, 李杰. 关于核苷类似物用于阻断妊娠晚期母婴传播的讨论意见. 肝脏, 2011, 16(2):167-168.
12. 陈杰, 李杰, 庄辉.乙型肝炎病毒Pre-S基因变异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2, 2(1):67-71.
13. 李杰, 庄辉.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2, 2(1):1-3.
14. 庄辉, 李杰.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解读: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预防》.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5):325-328.
摘要:
1. Li YJ, Zhuang H, Li J, Lu FM, Shi YH.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subtyoe B and C infection in China. J Gastroenterol & Hepatol, 2006, 21(Suppl 1):A10
2. Yajuan Li, Hui Zhuang, Jie Li, et al.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and subtypes in patients of China. 15th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Liver International, 2005, P321. IF: 1.846
3. Fengmin Lu, Jie Li, Shuang Shi, HR Chen, SW Wu, Hui Zhuang. Aberrant T-type calcium channel activity in HCC. J Gastroenterol & Hepatol, 2006, 21(Suppl 2):A191. IF: 1.8
4. Jie Wang, Junwei Gao, Hui Zhuang, Jie Li, Jia Wang, Yajuan, Hui Jin. Identification of subgenotypes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B with semi-nested PCR. The First China-Indonesia Joint Internationall symposium on Hepatobiliary Medicine and Surgery. Bali, Indonesia, August 23-26, 2007, P. 168-169(通讯作者)
5. Jie Wang, Junwei Gao, Hui Zhuang, Jie Li, Jie Wang, Yajuan Li, Hui Jin. Distribution of sub-genotype B of hepatitis B virus among 4 cities of China. The First China-Indonesia Joint Internationall symposium on Hepatobiliary Medicine and Surgery. Bali, Indonesia, August 23-26, 2007, P. 304(通讯作者)
6. Li J, Li YH, Xu GB, et al. Dynamics of anti-SARS coronavirus IgG antibody in SARS patients.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Molecular Morphology, 2003, 11:302.(Abstract, SCI收录)
7. Li YH, Li J, Lu HY, et al. Assays for the SARS-CoV specific IgG antibody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Molecular Morphology, 2003, 11:304. ( Abstract, SCI收录)
8. Wang Jia, Zhuang Hui, Li Jie, et al. Interruption failure of HBV vaccination in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and HBV genotypes. Liver International. 2007. (通讯作者)
9. Gao Jun-wei, Li Ya-juan, Zhuang Hui, Li Jie, et al.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and subgenotyp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Liver International. 2007. (通讯作者)
10. Yajuan Li, Hui Zhuang, Jie Li, etal.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Subtype B or C Infection in China. Liver International. 200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2003年1月15日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优秀教师
2. 2003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3. 2003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
4. 2006年11月参加北京市微生物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演讲比赛,演讲内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预防”,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