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教师简介

19491016出生于杭州,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与科研),1994年主持学院行政工作,1995年晋升教授,199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2001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至今、博士生导师。

1983年以来,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音乐美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音乐思想》、《音乐与文学比较研究》等七门课程。主要论文有《音乐的结构和功能》、《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论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论音乐与文学》等五十余篇;发表音乐学其他各类文章及评论文章一百余篇;出版的著作、教材有《音乐美学基础》(与张前合著)、《音乐美学新论》等七部。

1991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2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1994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文化部第三届部属高等艺术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开设《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课程被评为2005年全国精品课程。

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瑞士等地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先后赴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萨尔斯堡音乐学院、格拉茨音乐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京都艺术大学、大阪艺术大学、东京国立音乐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音乐、艺术院校及综合大学音乐教育机构考察海外音乐教育。

2007年因其卓著的音乐贡献,先后被美国耶鲁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Sanford Medal勋章和荣誉院士称号。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音乐家协会主席、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办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长、中国艺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人民音乐》主编。

  

 

完成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创作、表演和接受评价三结合,文化、艺术和音乐三结合的课程改革体系。2002年完成,2003年开始实施。

  2.参与主持北京市教委教学改革项目《音乐学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20051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3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主持艺术硕士学位论证和实施方案起草工作,目前该学位的论证和实施方案以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05年正式实施。

 42009年《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被立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的精品教材重大支持项目。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中国音乐百科全书》,担任课题组织及副主编工作,参加撰稿并担任《音乐学》分支终审工作。

6.完成文化部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音乐价值论》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完成与课题相关的学位论文

72010,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音乐数字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这是建国以来艺术类首次在科技部获得的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

 

   出版和发表的作品(近五年):

 

著作(教材):《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

主编:《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

 

论文:

1.《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兼谈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教学成果》,《人民音乐》,200811期。

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赴美培训心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4.《关于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几点想法》,《音乐研究》,2012年第4期。

5.《我看美国的大学管理》,《人民政协报》, 20127月。

 

  6.分析中的评价 评价中的学术——为<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作序》,《人民音乐》, 201210期。

 7.《音乐与文学》,《人民政协报》, 20113月。

 8.《无伴奏清唱剧<桃花扇>审美阐释》, 《人民音乐》, 20105期。

 9.《技巧与风格的超越艺术与人格的完美——为闵慧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作序》,《人民音乐》, 20103期。

 10.《繁荣音乐评论 促进音乐发展——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四届年会上的讲话》,《人民音乐》,201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