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导师于润洋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美学会理事,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世界美学会会员,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等客座教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2000-2002)。
1987年迄今,发表文论100余篇;著有论文集《走出慕比乌斯情节——世纪末音乐美学断想》(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获2003年第一届“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何乾三音乐美学基金会);专著《大学音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国外后现代音乐》(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译著《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S.Kostka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音乐的意义与表现》(S.戴维斯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参与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艺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改进和审核工作及子课题“示范教材”的编写;参加文化部“九五”重点课题“艺术教育大系”之一《音乐美学教程》的编写(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合编教材《高师音乐教育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该书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学音乐·西方音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八五”和“九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1991-99,承担子课题“作曲家思想采录和整理”);参与文化部全国音乐学研究“九五”总结和“十五”规划项目(2001,承担子课题“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学科研“九五”总结和“十五”规划项目(2001,承担子课题“音乐学”);多次接受教育部委托,承担艺术类课程标准及新编教材的审核工作;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十五”重大课题“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的研究工作,个人承担的子课题“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获2005年北京文联文艺评论理论类二等奖,还承担《音乐百科全书》音乐学分编工作(2001-05)及编辑部副主任(2003-05)、担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课题组副组长(2002-06)、主持“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研究”重大课题(2007-2010),参与“台湾海峡两岸音乐创作研究”重大课题(2011- )。多次出任各级文艺理论、创作表演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