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学术经历>
|
||
1983年7月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1月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读本科;1983年8月至今,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任教。期间,于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助项目的访问学者,在康奈尔大学和奥本大学作访问研究;于1997年5月至6月,作为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加文化交流项目的访问学者,在蒙特利尔大学、约克大学等作访问研究;与2003年8月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欧研究所出席“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并提交和介绍论文。
|
||
<社会兼职>
|
||
历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上海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
||
<研究方向>
|
||
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市政学、比较地方政府、比较行政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承担并完成了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资助复旦大学政治学专业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的科研项目:《地方政府学》;正在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
||
<所授课程>
|
||
为本科生讲授下列课程:《比较地方政府》,《市政学》,《管理学概论》,《英语听说(中、高级)》;
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下列课程:《比较行政学研究》;
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和方向:行政管理专业 地方政府与城市管理方向。
|
||
<课件下载>
|
||
城市管理学课件 地方政府学课件下载.rar 专英.ppt MPA专业英语.ppt 管理学ppt.rar
|
||
<研究成果>
|
||
(一) 著作:
1.专著:《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副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编写、指定使用的教材。本人撰写其中4章:市政体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
3.副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全日制本科教学用书,本人撰写其中3章:市政体制与运行机制、市政职能与市政过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4.作者之一:《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本人撰写其中1章:地方政府的职能)。
5.作者之一:《政治学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6.作者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
7.作者之一:《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8.作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2005年修订版中有关行政学所新增的12个条目,包括公民宪章,市政管理,公共产品,公共责任,中介组织,公共领域,政府生产力,新韦伯主义,新公共行政,政府阳光法案,零基预算,政府重塑等。
(二) 论文:
1.《也谈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编的《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6期。
2.《西方国家城市政权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载于《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对完善我国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探讨》,载于《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6期。
4.《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巩固和发展党政机构改革的成果》,载于复旦发展研究所编著的《1994年中国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5.《党政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进一步深化党政机构的改革》,载于复旦发展研究院编著的《1995年中国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6.《党政机构继续巩固和发展: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党政管理体制》,载于复旦发展研究院编著的《1996年中国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7.《试析发达国家城市政府的职能与机构》,载于《编制管理研究》(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编),1996年第1期。
8.《试论中国城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趋势》,载于《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上海市政府人事局主编),1996年第6期。
9.《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载于《中国机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2000年第2期。
10.《美国地方政府如何行使管理权》,载于《领导科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2001年第3期。
11.《市场经济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载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2.Co-authors, Edmond Orban from the Univ. of Montreal in Canada, 本人,Peter Koehn from the Univ. of Montana in USA, “Great-power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Global/Local Economic Policy and Relations: Lessons from P.R.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行政学国际权威期刊) ,200306.
13.‘Mixtur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Urban Governance in Shanghai’, Klaus Segbers (eds), Public Problems-Private Solutions?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5, P.P.379-394.
14.《我国地方公共政策供给转变与地方政府治理效益目标的重塑》,载于复旦公共行政评论《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5.《从地方政府到城市治理》,载于陈志敏、[加]崔大伟主编:《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全球化》,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4月第1版。
16.《国际大都市市政管理模式比较研究》,载于陈奇星主编:《比较与创新:国际大都市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17.《对我国现实条件下“以人为本”内涵的探讨》,载于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海改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18.《市政管理的机制、过程和手段新探:行政发展观视野下的市政管理创新》,载于郭济、桑红日主编:《行政发展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