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教师简介

于泉 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副主任 建筑工程学院

男 1976年5月 研究生 副教授 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 交通信息与控制

电子邮箱:yuquan@bjut.edu.cn

电话:010-67396181-204

传真:010-67391509

通信地址(邮编):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00124)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近年来主讲的主要课程有:城市道路设计、物流工程及智能交通系统。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交通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担任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讯委员、专家。先后承担或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与国家及省部主要项目4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8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3项。

个人简历


    2008年2月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
    2007年10月-2008年2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
    2002年8月-2005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
    2000年4月-2002年8月,山东中创软件有限公司,工程师
    1997年9月-2000年4月,东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
    1993年9月-1997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学士

教育教学


(一)课程

1、主讲课程
城市道路设计,物流工程,物流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2、实践教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毕业论文,共指导学生20人;指导学生创新实践,2人/年。

(二)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交通控制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负责人,2007年

(三)成果

1、于泉. 《交通控制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研究通讯,2008,178(1):69-73.
2、于泉. 交通控制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平行建设探讨.创造教育论坛,2008.
3、于泉. 交通控制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10):135-139.
4、于泉. 校选课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10):284-286.
5、于泉. 交通控制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平行建设探讨.,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6):289-291.
6、于泉,边扬,赵晓华,荣建. 交通调查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分析.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6):398-401.

(四)奖励

1、2008年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08年荣获北京市高校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学术研究


(一)项目(近5年)

1、北京市科委:“北京新城(怀柔)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示范工程”,2007.7-2008.12,项目负责人
2、国家建设部:“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实验系统研究”,2007.1-2010.12,子课题负责人
3、北京市首发公司:“首发高速公里机电系统设备使用寿命及维护维修定额研究”,2006.9-2006.12,项目负责人
4、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城市区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2006.4-2006.9,项目执行负责人
5、省部级:“城市路网宏观评价系统”,2006.12-2008.12,子课题负责人

(二)奖励

    1、2008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2006年10月荣获第十三界世界ITS大会“VISION COMPETITION”三等奖指导教师
    3、2006年11月荣获第四届青年教师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
    

(三)专利

1、于泉、过雁鸣、赵晓华、荣建,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对转弯车辆饱和流率影响修正方法,ZL200810118262.2,2008.8,2009.12
2、石建军、于泉、顾九春,基于SignalML语音的陷入式通用通信板,ZL200510102497.9,2005.9,2009.7

(四)专著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维护维修预算定额,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副主编

(五)论文

1、于泉,戴帅,任福田.信号交叉口固定配时控制方案可靠度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 33(10): 1066-1069.
2、于泉,荣建.基于模糊逻辑的过饱和交叉口定周期配时方案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 33(11): 1173-1176.
3、于泉,张会,荣建,任福田.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析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 6(3): 21-26.
4、Quanyu, The decomposi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raffic control sub-area based on random coalition games and AI productive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ctory automation, robotics and soft computing, 2008.10.
5、于泉,孙玲,荣建.基于浮动车数据调查方法的交叉口延误计算,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 28(2):283-286.
6、于泉,石建军,刘小明,任福田.基于CORBA和XML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31(6): 593-597.
7、Quanyu,Jianrong,Xiaoming Liu. Floating vehicle data detection system in Beijin,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6.9: 320-324.
8、于泉,石建军,荣建,任福田.基于Agent的交通流微观仿真系统框架研究,计算机仿真,2006, 23(1):2 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