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系
教师简介

研究方向
集基础,应用,开发于一体,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 微生物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利用微生物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等优势, 以其为模型揭示通道的开放机制, 为高等生物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借鉴, 为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筛选提供支持。
 a. 揭示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开放机制
 b. 阐明通道开放过程中关键区域的构相变化以及相互作用
 c. 通过基因和化学修饰优化,工程改造通道对机械刺激响应特性
 d. 小分子高通量筛选以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为靶点的新型抗生素药物
2. 哺乳动物和人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a. 定位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响应刺激的关键区域,并了解其功能
b. 运用动物模型研究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开放机制和病理调节
c. 神经胶质细胞的新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机械敏感性
d. 分离鉴定位于神经胶质细胞,肌腱软骨组织中的新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e.干细胞的机械敏感性
f. 筛选潜在的能够调节人类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功能的药理化合物,并研究其作为候选药物的治疗效果(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3. 分子开关和纳米生物传感器。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具有作为纳米开关的天然优势,而且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功能稳定,开放口径大,通透速度快,易于操作等优点。该方向将开发以优化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作为分子构件的纳米系统,应用于定向的药物释放,靶向的癌症治疗,生物医学诊断成像以及纳米生物检测。
 a. 工程设计机械敏感(温度,压力等)的纳米生物感受器
 b. 光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通过遗传学或化学修饰,结合光学分析,构建可调控的纳米开关
 c. pH敏感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构建可用于靶向癌症治疗的纳米医药体系:重组于脂质体上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感受pH的变化而开放,在癌症部位定点释放药物
 d. 开放大小可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构建可用于生物检测的纳米芯片
 e. 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将造影剂等包装于纳米系统,构建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肿瘤部位开放,调控水分子交换速率,提高MRI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