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王晓佳
研究方向为重要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制与新型防控技术
研究方向为重要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制与新型防控技术
教学情况:
1. 主讲全校研究生选修课《蛋白质及蛋白质技术》。
2. 主讲本科生必修课《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十五”攻关、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各1项,副主持国家高新生物领域863项目1项。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国内核心期刊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著作3部,2006年获得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
1. 主讲全校研究生选修课《蛋白质及蛋白质技术》。
2. 主讲本科生必修课《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十五”攻关、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各1项,副主持国家高新生物领域863项目1项。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国内核心期刊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著作3部,2006年获得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
科研项目:
1.马立克氏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毒抑制,200769,2007- 2011年,主持,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专项资金。
2.表达并运送禽流感病毒抗原组的新型疫苗活载体研制,2006AA02Z458, 2007- 2010年,副主持,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3.基于七肽重复区域设计的马立克氏病毒新型抑制物研究,2009JS10,2010年,主持,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
4.HR模拟蛋白的构建、结构与抗病毒功能研究,20070019068, 2008- 2010年,主持,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5.鸡球虫顶膜抗原(AMA)的细胞入侵作用和免疫原性研究,GSKJ070202, 2008- 2010年,主持,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
6.球虫抗药性检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4BA514A14-6, 2006-2008年,主持,中国科技部十五攻关子课题。
7.副粘病毒HN与F糖蛋白的结合作用域,2004009, 2004-2007年,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启动基金。
8.免疫干扰素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2004BA514A14-6, 2004-2005年,主持,中国科技部十五攻关子课题。
9.抑制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多肽的作用机理,31101819, 2012-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
10.新城疫病毒引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理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NCET-11-0486, 2012-2014年,主持,中国教育部。
1.马立克氏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毒抑制,200769,2007- 2011年,主持,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专项资金。
2.表达并运送禽流感病毒抗原组的新型疫苗活载体研制,2006AA02Z458, 2007- 2010年,副主持,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3.基于七肽重复区域设计的马立克氏病毒新型抑制物研究,2009JS10,2010年,主持,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
4.HR模拟蛋白的构建、结构与抗病毒功能研究,20070019068, 2008- 2010年,主持,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5.鸡球虫顶膜抗原(AMA)的细胞入侵作用和免疫原性研究,GSKJ070202, 2008- 2010年,主持,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
6.球虫抗药性检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4BA514A14-6, 2006-2008年,主持,中国科技部十五攻关子课题。
7.副粘病毒HN与F糖蛋白的结合作用域,2004009, 2004-2007年,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启动基金。
8.免疫干扰素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2004BA514A14-6, 2004-2005年,主持,中国科技部十五攻关子课题。
9.抑制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多肽的作用机理,31101819, 2012-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
10.新城疫病毒引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理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NCET-11-0486, 2012-2014年,主持,中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