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要情况 林忠旭,男,1978年2月出生,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1996-2000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2005年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于2005年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毕业后留校执教,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2009年1-8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从事学术访问。 二、主要教学经历 自2005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从事普通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技术理论课及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6年度、2007年度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农业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参编《物生物技术》第二版,负责第十二章的编写。 课程建设方面,参与了《植物生物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对植物科学技术专业的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创新,制备了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录制了教学录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达到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通过该课程改革,形成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新课程,并负责完成了相应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手册的撰写。 四、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棉花分子数量遗传与育种研究工作,包括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评价、遗传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等研究工作。在棉花功能标记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开发了近5000对功能标记。构建了高密度的海陆种间和陆地棉种内遗传连锁图,进行了产量、品质等QTL定位工作。构建了以陆地棉为受体,其他4个四倍体棉种为供体的多套导入系群体,定位了一些来自野生种质的优良QTL,创造了一批新种质资源。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2013年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2008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2012年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二),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