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宫衡 男,1967年,1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教授 。
学习经历:
1985-89 年 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改名江南大学),获发酵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1989-94 年 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获发酵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2000-02 年 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工程国际交流中心,博士后
研究经历:1. 1989--1994年,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教授,先后参与国家“六五”、“七五”多项攻关项目。
2.1995—2000年, 从事微生物发酵产品(包括传统发酵产品、氨基酸和抗生素等)的开发,反应器设计、及工艺过程优化和放大的研究,特别在氨基酸,抗生素的菌株筛选和工艺优化方面重点进行了研究,成果已经工业化转让。
3.2000--2002年,赴日本大阪大学,从事“重组CHO细胞表达外源蛋白”、“细胞信号调节系统的研究”等合作研究工作。
4. 2002-今,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从事微生物产品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生物过程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实施的产品的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并于多家企业合作。
代表性文章:
(1) Jiajie Xu, Heng Gong, etal. Tailoring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for Optimal SERS Sensing of Small Molecules and Large Microorganisms, Small, 7, 371-376 (2011).
(2) Qiuming Yu, Jiajie Xu, Heng Gong eta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n gold quasi-3D nanostructure and 2D nanohole arrays, Nanotechnology 21, 355301 (2010)
(3) Jiajie Xu, Heng Gong, etal.Optic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f quasi-3D gold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in SPIE proceeding 7757, p.77571X-8(SPIE,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2010), pp. 77571X-77578
(4) 周小明,宫衡等.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6),50-53
(5)唐广明,宫衡等. 高产1,3-丙二醇菌株的诱变与筛选,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3),46-50
(6)张卫兰,宫衡,等. "粗糙集用于分析氨基酸对大肠杆菌BL21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化学与生物工程,27.2(2010):53
(7)刘刚,宫衡等. "培养基中无机盐对红霉素A含量的影响",化学与生物工程,26.8(2009):80
(8)徐佳杰,宫衡等. 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盐浓度的胁迫作用,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98-1102
(9)刘必成,宫衡等. RP-HPLC测定黄豆饼粉中的B族维生素
(10)刘鹏波,宫衡等. 1,3-丙二醇发酵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控制,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3), 45-48
(11)Gong, H., Takagi, M., and Yoshida, T: Transduction of Static Pressure Signal to Expression of hGM-CSF mRNA in CHO cells, J. Biosci. Bioeng., 2003,96, 79-82.
(12)Gong, H., Takagi, M., Moriyama, T., Ohno, T., and Yoshida, T.: Effect of static pressure on hGM-CSF production by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J. Biosci. Bioeng., 2002,94, 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