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教师简介

洪登峰,男,湖北浠水人。现为作物育种学主讲教师。

 

学习经历:

1997年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2001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本校杨光圣教授硕博连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应用研究。2007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并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任教,主要讲授《作物育种学总论》。2011年-2012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Kay Schneitz教授课题组作访问研究(Plant Developmental Biology,Life Science Center Weihenstephan),从事拟南芥胚珠发育调控基因UNICORN的功能分析。同时,作为杨光圣教授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我们主要针对油菜新品种选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揭示其遗传机制并提供分子育种的解决方案。

 

主要研究方向:


1,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解析。
天然雄性不育是油菜杂交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研究油菜有性生殖发育过程的优良材料。目前生产上希望选育雄性败育彻底(或育性转换彻底),不育表型稳定且对农艺和品质性状无不利影响的不育系。围绕这一问题,本课题组期望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分别鉴定出核不育系Yi3A和9012AB中的复等位核不育基因BnMs5和BnRf,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育性调控的分子机理,以及温度调控育性变化的机制。

2,甘蓝型油菜株型的遗传构成及其标记辅助改良。
株型作为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群体产量最优化的重要因素,亦是决定机械化收获的限制因子之一。甘蓝型油菜的株型性状包括株高、一次分枝部位及角度、一次分枝数。本课题组期望通过对上述性状的遗传剖析,鉴定出一批主效的QTL位点,并最终分离其目标基因。同时,利用该过程中产生的分子标记,将各性状聚合到高配合力的自交系中,为下一代杂交油菜的选育贡献优良亲本。

承担课题:

1,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抑制基因(esp)的克隆与功能分析,2011.01-2013.12,主持

2,国际科学基金项目(IFS)(2012年结题)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额探索项目,2009年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