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教师简介

    陈刚,男,1973年生,浙江金华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管制、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曾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含重点1项)、厅级课题4项(含重点1 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经济问题》、《当代财经》、《贵州社会科学》、《经济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得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篇获得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从教以来,坚持“重视经济直觉、展现思维过程”的教学理念,主讲本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经济法》,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产业结构理论与应用》等课程。主要研究成果、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如下:
一、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小企业集群模仿过度风险的机理及其防范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7
2.强化我国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专利权保护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07-2008
3.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信息披露管制机制及政策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013-2015
4.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 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2004-2005
5.浙江省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3-2004
二、代表性论文
1.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1(5),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2(3)全文转载
2.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贵州社会科学》,2001(4)
3.接受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对欠发达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思考与运用》,2001(3),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1(9)全文转载
4.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3(3)
5.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3(3)
6.论衰退产业调整的基本模式,《探索》,2004(2)
7.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理论导刊》,2004(2)
8.主导产业形成的动因、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04(2)
9.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含义、原则与基准,《理论探索》,2004(1)
10.公路超载问题的本质及其制度因素分析,《当代财经》,2005(3)
11.小企业集群行业专利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功能,《经济纵横》,2006(8)
12.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当代财经》,2006(10)
13.发达国家小专利立法的经验及其启示,《经济纵横》,2008(8)
14.我国小企业集群非正式专利理化设计初步分析,《当代财经》,2008(7)
15.我国小企业集群创新私有产权双重缺失的机理分析,《当代财经》,2009(9)
16.发达国家强化专利权行政保护的经验及启示,《科技与经济》,2010(6)
17.利用多点执业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策略,《卫生软科学》,2012(12)
18.国五条调控房价的政策效应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13(3)
19.价格管制、成本递增与垄断厂商产品质量,《长白学刊》,2013(5)
20.地区竞争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7)
21.“国五条”能降低高房价吗?——基于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2013(5)
三、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
1.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06)
2.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2003)
3.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
4.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