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池(1937年10月~),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站”主持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56年毕业于师大附中,并获北京市教育局中学生优良奖章。1962年首届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清末太医院御医韩一斋传人北京名医刘奉五,于1961年10月由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市中医院推荐,正式拜师(《京城国医谱》)。从事中医高等教育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近50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顾问、曾任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副组长。基础医学院院长和基础所所长14年,成绩卓著。曾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现任教育部考试中心硕士入学综合命题中医专家组组长、全国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主持并参与全国统编五版和六版规划《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基》卷、大百科全书《中医学》卷、中国大词典《医学卷》等编写工作,任主编、副主编或协编。在国内外出版《中国传统医学精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详解中医基础理论》(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基础学》和《中医辨证论治概要》(台湾志远书局)、《中医基础理论》(北京市高等教育获奖精品教材)等论著41种。其中,《中国传统医学精要》一书,为国内作者、译者在美国首部出版和系统、完整介绍中医理论体系以及各科疾病证治的专著,受到国外医学界同道好评,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前后发表“肾变期肾炎治疗报告”、“冠心病心绞痛治验”、“五行的制化和胜复”、“试论中医病机学说的层次和结构”、“试论气化学说的内涵、外延和应用”等论文60余篇。 理论建树方面,对五行系统结构的制化调节和胜复调节机制有所发挥和创见,并对中医病机学说的系统整理和规范发展,在层次和结构方面提出了创新见解,从而为病机学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创新构建“气化学说”和“气机升降学说”,完善中医学说理论体系,贡献颇大,受到国内外同道的推崇。 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其国家级教委课题:老年性痴呆(AD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实验研究和中药防治;校级重点课题:高强磁场损伤的中医药防护等均有创新性发现。前后培养硕士6名、博士7名。 对外学术交流方面,1987年后曾先后出访澳大利亚三所针灸学院、前苏联乌克兰医师进修学院、日本东京继续教育分校、瑞士研究生课程班等进行讲学、兼任客座教授。并多次出席香港、台湾、瑞士的国际会议,进行中医专题演讲,受到欢迎。 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荣获国家中医药局颁发全国中医药宣传先进个人奖,1997年荣获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奖状。2007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9年被北京市评为国家级师承指导教师。荣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并获北京市重奖。传记载入《中国中医名人词典》(1991年版)和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词典》(1994年23版)。 临床主治肝病、肾病、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病、糖尿病、高血压、咳喘、过敏性疾病、胆囊炎、慢性咽炎、疲劳综合征、肿瘤术后调治、性功能障碍、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白塞氏病、乳腺病、慢性盆腔炎、顽固性痤疮和湿疹等内、妇、皮科病证,以及各种虚证的调理。临床疗效卓著,医疗声誉颇高。